分享国际上课改新成果
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十余位国外知名专家受邀先后做大会主题报告,他们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背景出发,和与会人员分享了当前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
世界著名教育社会学专家、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育和国际发展研究院荣誉教授迈克·杨(Michael Young)教授从自己的经历切入,讲述了自己课程观转变的过程。近年来,他试图以“有力量的知识”概念为核心重新构建一套教育研究框架。
富密欧·伊索达(Fumio Isoda)是日本名古屋大学亚洲卫星学院院长。他讲述了日本基于“关键能力”的课程改革实践。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课程、教学和学习学术团体副教授邓宗怡从PISA和高效教育系统的关系,解读了新加坡教育的成功之道。就学校课程改革这个话题,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育评价领域的首席专家帕萃克·格里芬(Patrick Griffin)教授重点分享了数字化课程资源在数学教师的工作及专业发展中的潜力及开发情况。
“核心素养”是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特别开辟的以“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圆桌会议上,国内外特邀专家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学者展开了高层次的学术对话,探讨了“如何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小学课程需要以及能够培养哪些核心素养”“如何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等重要议题。
杨向东教授代表中方学者阐释了核心素养在中国大陆的含义。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布莱克·柏平(Birgit Pepin)教授基于数学学科教学角度提出,核心素养应指向深度阅读,并指出要结合具体学科去定义核心要素的内涵。台湾中正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蔡清田教授表示在中国台湾,素养包含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蔡清田教授推介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在台湾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角色。
以实证方法研究中国问题
华东师大课堂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用实证研究的方式阐释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课堂学习品质及“生动有效性”的课堂品质的重要性。
为了解当前学校课程规划方案质量状况,崔允漷带领的课题组在大量调研基础上,对我国中部一个城市初中学校课程规划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文本分析。他在相关“学校课程规划方案质量的实证研究”中指出,在建构学校课程规划方案质量评估工具的基础上,对我国中部一个城市53所初中的调查发现:学校课程规划方案整体质量堪忧,且呈两极分化状态。学校课程规划方案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分布皆不均衡。他同时也给出了课堂改革的对策。
国家督学、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以“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探索”的主题报告中,展示了上海一些学校改革案例。他列举了自己亲身见证的上海一些学校改革的过程,他认为高中是精英教育,而推行个性化的课程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品质,也才更符合“精英教育”的定位。
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150多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及一线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