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给出的答案是:做君子。“君子”曾经被列为孔子理想的教育培养目标。整部《论语》中,孔子提了一百多次“君子”。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在孔子看来,圣人是只能憧憬一下的,君子却是可以养成的,人人都可能做到。孔子的一生都在教导自己的弟子们,如何做一名君子。
君子文化,两千五百多年来,始终给予读书人以自尊、自律和信仰。君子文化曾经是让国人接受、信服,渗透到骨子里的价值规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大量的俚语印证了这一点。“君子比德于玉”,中国人佩玉的爱好,也是这种文化的表现。
“君子”的背后更有丰富的经典和深厚的传统作支撑。系统的、典雅优美的君子文化,从衣食住行,起居礼仪,到读书的方法和习惯,到与人相处的原则,事业发展的轨道,再到抽象的宇宙和天道。四通六辟,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传统君子的标准并不僵化,它不是单一而狭隘的,不将成功“单一化”,也不将失败“污名化”。
诚然,君子并非不求功利,只不过有更高的追求在功利之上。而且那是可以确实地由自己努力而接近的。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做一个君子,就意味着继承了道统。道统不仅仅是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你和不朽、伟大的存在联系在一起。
一种文化,能跨越多长的时间,影响多少阶层和国情世风的变迁,便体现了这种文化的“信度”。自孔子到今天,君子文化的“信度”是无与伦比的。
何为君子?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修身养性,顺应天道,渐臻完美,这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会陷入为别人的眼光而活的功利困境中去。
读书明理,不仅是为了稻粱谋,更意味着承接了一种责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个有自尊、有使命感的君子是不会感到“空心”的。他的内心是强大的。不论处在什么境遇下,君子的人格不会因为外物,贬损分毫。这就是为什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培养更多的君子,也是当代学校教育应当致力追求的。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是甘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职业学校。
免费咨询电话:400-0931-558QQ:3083826959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339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