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舆论流传的“六成科研经费流失”——“全国科研经费只有40%真正用于科技研发,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人民日报》日前发文进行了澄清:“60%”“40%”数据源自2011年的一则“不实报道”。虽然当时中国科协严正声明澄清,但此后数年,“40%”说法却依旧被不断引用和提及。 为何5年前就已被澄清的谣传,至今仍能持续流传发酵、“澄而不清”呢?除了一些传播者不够严谨慎重之外,恐怕也和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现状密不可分。 从科研经费“投入—产出”角度来看,我国巨额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正像此前新华社报道曾指出的,“近8年来,我国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已经接近3万亿元。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学术成果和技术创新并不尽如人意”,“真正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和大师级的科学家还鲜有出现”。 即便“60%”的数字不实,也无法遮蔽现实中确实存在的各种科研经费“跑冒滴漏”问题,更不能掩饰我国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因此,要想有效避免诸如“六成科研经费流失”之类谣传的持续发酵,关键不在简单澄清真伪,而在使此类谣传彻底失去滋生的土壤。从源头上,构建一个真正充分尊重科研规律、有利于激发科研机构和人员创新活力的科研经费分配使用管理体制。有效祛除现行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中长期存在的行政化权力化体制积弊。 |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