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青年人的自发意愿是主流价值的集中体现。爱国情怀、大局观念,维护国家尊严、向往祖国统一,对社会制度的认可,对荣辱观、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等,无不与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密切相关。此次事件,体现出青年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这是青年人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目标基本达成的明证。
其次,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能够在互动中形成互补。和平年代,不需要冲锋陷阵、调兵遣将,年轻人更不具备“实战”经验。这次网络事件却是一次极好的“演练”。他们热情投入,积极参与,同时约法三章——“有计划,有组织,有纪律”,在活动中讲文明、讲道德、讲情理,目标明确,方式灵活,进退有据,体现了良好的人文素养。这些规则意识、道德意识和组织能力,正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共同成效。
第三,年轻人对互联网的运用超乎想象。年轻人在网络社交中进行“同伴教育”,寻找共同关切点,结成联盟。他们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以轻松从容的心态,在虚拟世界挥洒才情,将创造力发挥到极致。他们“创造”过令主流媒体惊诧的火星文,也“发明”了增强语言文字表现力的“表情包”,颇似武林高手,于谈笑间进行智与力的较量。他们表达自我更勇敢,也更洒脱。在网络世界和现实理念的对接中,他们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智慧,完成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的碰撞与交流。他们在现实与网络之间自由穿行,坚持正方向,传播正能量。
年轻的90后,生长于互联网时代,接受着世界各地繁杂的信息,他们思想前卫,富有激情。曾经,不少人担心他们三观不正,怀疑他们的责任心与能力。我们也曾担心社会影响消解学校教育,担心网络文化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而这次网络活动,足以使我们保持审慎乐观。
对于这次网络“出征”,虽然不宜做过多解读,但至少说明,青年人在网络中的表现非常自信,这根植于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信任。这让我们对90后的力量更有信心,对教育与青年学生价值观的正相关充满信心,对这个社会的主流观念充满信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