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抱怨:老师在课堂上高高在上,把自己看成知识的权威,沉迷于自我创设的窠臼,不关注学生是否感兴趣,学得好不好。这样的师生关系看似有板有眼,其实因为少有交流师生间没有情感,教学缺乏温度。这样的课堂与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无法吸引学生,自然也难收效果。
南华大学这位文字学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研究文字;在作业的布置上另辟蹊径,让学生用各种古文字书写情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灵活应用古文字的能力,比单纯的死记硬背强多了。
相比之下,有些大学都在为学生翘课忧心忡忡,不惜出台种种举措:有的罚学生抄写千遍的冷僻字,有的在考试中用“过关题”刁难学生,有的用退学威胁学生。这些做法都是以“堵”为主,无一是“以生为本”。把学生放在被管理、被约束的位置上,只会使师生渐行渐远,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南华大学这位教师能把枯燥无趣的文字课上得富有情趣,其他教师是否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呢?高校的管理者、教师能否在课程的设置、课堂师生关系的重塑方面做一些积极的努力呢?
课堂教学是极具个性化的艺术,无论是大学老师还是中小学的老师,都应该树立课程开发的意识,立足学生的实际和每门课的特点,积极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精心设计、经营好每一堂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