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戒尺”热销,有人不禁担忧“不打不成才”“黄荆棍下出好人”的育人观念又卷土重来,似有如临大敌之感。不过,在笔者看来,戒尺的热销,在某种意义上讲,不是死灰复燃,而是涅槃重生。
近年来,教育领域倡导鼓励教育、赞美教育、赏识教育,相较而言,批评教育、惩戒教育、处罚教育被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在这样一种矫枉过正的教育发展过程中,戒尺的热销实际上暗含着对过度推崇赏识教育的纠偏,似不应被视为开历史之倒车。
看得出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教育离不开惩戒和处罚。据报道,有不少购买戒尺的人都表示目的是送人,“已经是回头客了,给大女儿和小女儿的各科老师轮番送,不主张体罚,但打手心还是可以的,老师们评价很高,说教室纪律好了不少。”一位家长留言说。老师们用没用戒尺惩罚学生不得而知,但家长们希望借此对孩子予以必要且适度惩戒的愿望已跃然纸上。
在笔者看来,教育主管部门禁止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是对作为强势一方的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必要限制,也是对作为弱势一方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的一种必要保护,值得肯定。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禁止体罚的过程中,把学校和教师必要的惩戒权也给剥夺了。完整的教育不仅应有赞美,也必须有惩戒。现在的关键是,要尽快细化落实教育惩戒权的具体内容,如可以对中小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惩戒措施,是否可以用戒尺打手心、打屁股或者对其实施罚站等其他惩戒措施。
至于当下家庭教育中父母或长辈是否会用戒尺体罚孩子的问题,笔者倒是不太担心这一点。在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的情况下,来自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多方的爱已将孩子团团包围,哪还轮得上惩戒或体罚?笔者更担心的是,过分的溺爱或赞美会在孩子的心中埋下畏惧感缺失的种子。在某种意义上讲,当下频频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是欺凌者内心畏惧感缺失所带来的恶果。如果追根溯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有效的敬畏教育的缺失或孱弱,可能是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因此,在笔者看来,必要的惩戒甚至轻微适度的“体罚”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可能仍不可或缺。
换个角度来思考,倘若没有戒尺这一象征性的工具,一些父母责打孩子的行为一定会消失吗?恐怕未必——鸡毛掸子、直尺、痒痒挠乃至巴掌、脚等,都可以成为体罚的工具。反之,如果有了戒尺这一工具,辅以必要的使用或操作说明,有没有可能减少父母们胡乱打骂的行为,从而发挥戒尺更积极的惩戒教育作用呢?
总之,教育适当与否关键在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否先进科学。没有戒尺不一定不打孩子,有了戒尺也不一定打孩子。戒尺的热销或许预示着一个更加全面、理性的教育时代的到来。
(作者杨红星,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文章第152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兰州轨道技校 兰州技工学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校 甘肃高铁技校
轨道交通运输学校是甘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全日制职业学校。
免费咨询电话:400-1551-787 QQ:2282459455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339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