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教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自从1997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实施素养遴选项目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先后启动了围绕“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变革。我国也于2016年正式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教育实践变革的根本原因都是源于教育理论对实践问题回应的结果,而这种回应的本质往往是源于教育哲学本体论的发展。
教育哲学本体论就是回答教育是什么,或是教育起源与发生的问题。不同的教育哲学观有着不同的教育本体认知。早在轴心时代,人类已经从不同的教育本体角度认识了教育的本质。有的认为教育的本体是儿童的学习本能,因此“让儿童自己认知”,是“助产术”的教育目标;有的认为教育的本体是成年人对未来理想社会(教育者)的设计需要;有的认为教育的本体是知识传承和智慧的生长。现代教育学一般认为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同时存在的矛盾统一体。我们认为,教育的真正本体只能是一个,就是教育真正发生的原因。从教育发生看,教育是基于儿童学习需要诞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儿童的学习是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应。因此,儿童的学习本能是教育诞生的本体。基于教育真正的本体理论,就是要求教育者尊重儿童的教育本能,尊重儿童的教育认知,基于教育本体实施教育。
不同的教育本体论带来不同的教育理论思想和教育行为。现代教育自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不断发展,形成了包含现代学校、现代课程、现代教师和现代“教与学”方式等要素的现代教育体系。虽然400多年来,教育理论对教育本体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但来到21世纪,由于信息化的发展,人类走进“知识爆炸”时代,这意味着按照以前的教育理论,无论怎么学,知识也学不完,或者刚学完就已经过时或被淘汰。而智慧机器人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正在对人类的认知能力形成新的挑战。此时,人类必须思考:到底用什么新的理论引领我们的学习和教育?这成为人类教育和学习理论与实践面临的时代性问题。
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解决这些具有时代性的教育实践问题,而诞生的新的育人目标体系和理论体系。核心素养提出的本质是教育哲学的本体性回归,即由现代教育的知识本位的教育哲学观,回归到基于人(儿童)本位的教育本体论。既然知识无法学完,那么我们转变一个视角,从谁来学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这就是让教育的本体再次回归到学习者,回归到人,回归到教育的真正本体,回归到人的需要。从这个教育本体的视角,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首先选择了一个概念,即“素养”。素养是与人相伴的通过后天学习而形成的能力和品格。但人发展所需要的素养很多,有限的教育时间好像也无法解决人的全部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于是,通过对人的核心素养的遴选,以期实现“以少胜多”的效果。在每个人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发展其最为核心的素养,从而使其具有持续学习、生活发展、参与社会生产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人生所需的其他素养的发展,则留给核心素养去撬动。因此,核心素养是最必要、最关键的基础性素养,是超越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表现。从知识本位到人本位的教育哲学本体回归,是核心素养提出的根本依据,是教育哲学的本体论回归。
基于这样的哲学认知,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和实践都要始终以人为本,以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为目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建构,体现了教育哲学的人本回归。它主要包括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3个领域,健康生活、学会学习、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创新实践6个素养。其中,自主发展体现人的个体发展所必备的基本能力,社会参与是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文化基础是人必备的工具性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领域都指向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过程也需要教师把握核心素养的哲学本位,把教学目标从知识本位转移到儿童本位,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核心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对于已经非常熟悉知识本位教学的教师来说,这是这种转变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核心素养的提出也必然带来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教材编写、考试命题等一系列的变革。这所有的变革,必须都把握核心素养的哲学本质,才能使核心素养得到真正落实。
(本文原载于2017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版)
兰州轨道技校 兰州技工学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校 甘肃高铁技校
轨道交通运输学校是甘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全日制职业学校。
免费咨询电话:400-1551-787 QQ:2282459455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339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