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20日电 (赵英梓)4月20日下午,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在京举行“展望十三五”系列报告会第九场报告会,邀请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作题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全民教育水平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的报告。
报告全文如下:
今天按照安排,我向同志们汇报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全民教育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反映了时代发展客观要求,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宏伟蓝图。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十三五”规划以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全民教育水平为题,对未来五年教育改革发展作了全面部署。下面我围绕这个主题,分别就“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的新思路、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和新作为这五个方面,向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一、“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的新思路。
经过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功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这两个主要教育目标全部胜利完成。在总结“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发展成就时,“十三五”规划用“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教育公平和质量明显提升”,两个“明显提升”,表明我国教育迈上一个大台阶,站在历史新起点。2015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5%,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小学净入学率99.95%,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4%,普及程度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都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创新成为大国竞争的制高点,人才竞争愈加激烈,需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节点,需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人口老龄化加快、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对教育供给、教育布局和教育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消除贫困任务艰巨,需要通过发展教育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理念指导的发展。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发展成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包括教育在内的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介绍“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一)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规划强调,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关键在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创新发展,既是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也是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快创新人才培养观念,着眼学生自我发展、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意识,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终身发展的能力。要创新教育内容方式,深入掌握不同阶段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必须形成的核心素养,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要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学科、人才综合优势,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升创新基础能力,厚植创新驱动根基。要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学校、教师、学生积极性,激发全社会教育活力。
(二)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协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胜要诀。“十三五”规划强调,推进新型城镇化,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教育既是缩小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内容,又是着力增强发展协调性整体性的重要支撑。要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健全覆盖城乡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要加大对中西部教育支持力度,全面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要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学校布局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层次类型结构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通过发展教育,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改善人力资本状况,克服客观上的不利因素,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三)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绿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十三五”规划强调,提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水平,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绿色发展,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培养青少年一代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习惯,是教育服务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要培养学生绿色观念,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要把环境教育有机融入到地理、历史、科学等各个学科,从小教育广大青少年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懂得节约、学会珍惜。要坚持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理念,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标准,杜绝豪华学校,努力把全国50多万所学校都建成美丽校园。要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传承历史文化,提升文化品位,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启迪心智、陶冶情操。
(四)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历史表明,开放兼容才能强大。“十三五”规划强调,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教育对外开放是国家对外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我为主、兼容并蓄,双向交流、合作共赢,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要服务国家对外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深化人文交流,为国家开放提供有力支撑。教育开放还要注重扩大教育系统内部开放共享,校校协同、城乡一体、科教结合、大中小学有机衔接。要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用好社会资源,让社会分享教育资源,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家校共育、学校社会协同的良好教育生态。
(五)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共享的实质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三五”规划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要关注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孩子,千方百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要大力支持民族教育,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要更加重视发展继续教育,为进城定居农民工、现代职业农民、现代产业工人和退役军人等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教育培训服务,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的新目标。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目标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目标。“十三五”规划在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明确提出“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这是中央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和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回顾历史,“十五”规划主要的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分别达到60%左右和15%左右。“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是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是,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我们比较这一系列五年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的主要教育目标更加综合、更加全面、更加宏伟,也更具有根本性。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较高水平状态,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它包括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装备、教育体制和师资等诸多方面内容。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意味着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进一步扩大,全国学龄人口以及从业人员获得正规教育和各类学习的机会更丰富,方式更便捷,渠道更多样;意味着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显著增强,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高;意味着教育发展成果更加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覆盖城乡、更加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意味着教育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都得到显著增强,支撑和引领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整体提高,教育的国际吸引力、影响力、引导力都能得到大幅提升;意味着教育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更加明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形成良好的全社会共同推动教育发展的生动局面。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十三五”规划明确将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至10.8年作为约束性指标。这是中央从我国人力资本开发现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人口变化趋势作出的战略部署。世界各国经验说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以劳动力供给结构优化升级为基础,目前经合组织(OECD)国家劳动年龄人口主要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我们国家仍然是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这是刚才说到的10.23年。同时,我国人口结构出现新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绝对减少,这些都要求我们尽快提高劳动者能力素质。从近年来教育年限增幅看,劳动年龄人口大约每10年提高1年,适当加大这一指标增幅,5年提高0.57年,从10.23提到10.8,可以增加人力资源开发的红利,来弥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影响。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意味着今后五年我国教育重心将明显上移,不仅仅满足于九年义务教育,将来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人口将大幅增长,努力提升全民受教育水平。
三、“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的新任务。
着眼新目标,“十三五”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涉及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公办教育到民办教育、从城市教育到农村教育、从教育普及到教育免费,充分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归纳起来,主要有十项任务。
(一)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这是我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任务。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个人才能始终保持学习工作的不竭动力,更好地报效祖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坚定不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让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核心素养等要求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要增强创新精神。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克服满堂灌的倾向,让学生像科学家、工程师那样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熟练掌握和自主运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创业、创新能力。
要增强实践能力。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广大青少年在“生活这个大课堂”、“社会这个大学校”中,善于动手、勤于实践、知行合一。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参与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推进各类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专门场地、专业指导、专题教育。积极开展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内容和毕业升学的重要参考。大力开展研学旅行,让广大青少年既读好“万卷书”,又行好“万里路”,拓展视野、培养情感、了解社会、增长见识。
身心健康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根本、幸福生活的根基。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让青少年在运动中强健体魄、磨炼意志。丰富校园体育活动,普及校园足球,开展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各类运动项目。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制度,要将监测结果及时告知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下降的地区和学校要进行问责。美育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对激发人的灵感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改进美育教学,构建美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艺术资源,因地因校制宜,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和爱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成才。
(二)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时期,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要达到85%。2010年以来,国家连续实施了两期三年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大,“十二五”实现了原来确定的“十三五”75%的目标。但目前我们普惠性资源仍然不足,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更显薄弱。教育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第三期三年行动计划。在城镇,做好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坚持幼儿园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在农村,要完善公办幼儿园体系,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60名以上幼儿的行政村要独立建园,较小村联合办园。在人口分散的偏远地区,要设立巡回支教点,实现送教上门。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园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保教水平。
(三)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普及目标实现以后,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十三五”时期,要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巩固率由93%提高到95%。要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不断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未来五年,要加快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师资标准化配置和校舍、场地标准化要求。要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两免一补”政策,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经费分担机制。要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改造农村薄弱学校,从今年起中央要求对全面改造薄弱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对项目进展不力、出现严重问题的地区进行问责,确保到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改造任务。要加强农村学校布局规划,保留并办好必要的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对不足100人的学校按照100人核定公用经费。目前,在一些大城市,择校问题仍然存在,人民群众还有不少意见。要严格规范招生,推动合理划片、有序入学、阳光招生。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大力推广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形式,推动以强带弱、捆绑发展、优势互补,加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继续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要提高到95%,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
(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十三五”时期,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90%以上。这意味着届时我国新增劳动力基本接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区域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部分中西部省份毛入学率还低于70%,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80个县里面,有的甚至低于50%。今年国家拟出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意见,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将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级贫困开发重点县、部分中部人口大省省级贫困县等纳入攻坚范围。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着力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努力使没有考入高中阶段学校的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掌握一技之长。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要率先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我们要加快建立以学籍为基础的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人口、低保、扶贫等部门信息系统对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到应帮尽帮、该补则补。
(五)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面向人人的教育,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是强国富民的重要支撑。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推进产教融合,出台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推动形成企业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真刀实枪的实习实训,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十三五”时期,国家将支持百所高职院校和千所中职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实习实训设施,继续举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把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起来,弘扬中华民族工艺文化中蕴含的以德为先、追求技艺、重视传承的优良传统,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助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完善普职融通,改革职业院校考试招生方式,促进学生合理分流,培养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六)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转型发展实质上是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我们的现状是培养理论学术型人才的高校比较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较少,高校发展存在着同质化现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要加快推进配套制度设计,制订应用型高校设置标准,引导高校面向市场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资源配置,对人才培养进行第三方特别是需求方评价,实现专业和产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教学活动和生产过程对接。通过推动转型发展,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助推器、区域技术研发的策源地、企业创新的人才库和技术革新的思想库,促进地方产业和高校双转、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双赢。
(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国家必然要有一批一流大学,任何一所一流大学无不是因为有了一批一流学科。去年国务院颁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确定了“双一流”建设的重大部署。高校要以学科为基础,强化优势特色,自主确定建设目标,避免平均用力。政府要强化绩效评价,根据高校办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对支持力度动态调整,避免只增不减。要形成开放机制,对支持的学科适时调整,避免身份固化。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重点依据已公开的数据、成果和质量报告,引导高校把功夫放在日常质量提升上、一流水平建设上,避免不重平时、只在一时。要抓紧出台促进一流学科建设的具体措施,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精准支持。通过一流学科率先突破,提升我国高等学校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八)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求教育注重培养各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未来五年,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协同育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要搭建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多方协同的新型创新创业机制,广泛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让他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要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要拓宽就业渠道,继续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用心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就业见习等指导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九)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目前,我国13亿多人口中,2.6亿在校生,9亿多劳动者,2亿多老年人,他们都有不断学习进步的需求和愿望,都是我们应该服务的对象,为他们提供多样灵活的学习途径。未来五年,要全面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推动各类学习资源开放共享,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办好开放大学,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要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推动多种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相互衔接,实现学习成果“零存整取”,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最近,教育部会同全国总工会实施了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也就是“求学圆梦行动”计划,5年将资助150万农民工接受高等教育。“十三五”时期,国家还将实行基本职业培训包制度,为进城定居农民工、现代职业农民、现代产业工人和退役军人提供个性化培训“技能包”,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岗位需求。
(十)下大力气促进教育公平。近年来,国家建立健全了一整套促进教育公平的制度体系,要认真抓好落实。要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要落实好中央“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决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实施好集中连片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着力改善学生的营养状况。强化教育对口支援,做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加大对贫困地区、困难群体的针对性的帮扶。要给贫困地区农村孩子更多的上重点大学的机会,逐步扩大专项招生规模,形成长效机制。要全面振兴中西部教育。继续实施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鼓励东部高校扩大对口支援范围,推广团队支援方式,切实帮助受援高校提升办学水平。继续实施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现民族自治县全覆盖,使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不断缩小。最近,国家将实施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对提升中西部教育发展水平作出全年部署。要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少数民族教育和人才的培养质量。要认真做好教育对口支援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各项工作。要做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加快实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落实和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考、高考(精品课)政策,为每一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提供平等的入学升学机会。给留守儿童更多关心呵护,多种形式建立起学校和家庭沟通交流渠道。要办好特殊教育。提升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育质量。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则,给每一个残疾孩子登记建档,通过随班就读、特教学校、送教上门等途径,让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用最大的爱心、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成长成才。
四、“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的新举措。实现新目标,完成新任务,必须创新工作举措。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国拥有1500多万教师,他们长期以来辛勤工作、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是我们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全民教育水平的核心力量。要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快建立省级政府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中西部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全面推开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称,拓宽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通道。要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务建设,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才双向交流。深入推进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落实好支持教师和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相关政策,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关心支持,使他们安于从教、乐于从研。要加强师德建设,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二)依法保障教育投入。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保持在4%以上。未来五年,我们要以建立健全各类各级生均拨款标准为抓手,继续落实好法定增长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城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中西部地区小学每生每年600元、初中800元。东部地区小学650元、初中850元。健全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2016年底,各地都要制定中职生均拨款标准。目前全国31个省份都建立了高职生均拨款制度,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标准,到2017年达到人均12000元。要推动各地抓紧制定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生均拨款标准,巩固完善普通高校生均拨款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三)推动教育信息化。信息化给教育带来革命性影响。“十三五”时期要加快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三通两平台工程,继续支持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通过购买服务建设国家级优质教育资源平台,特别是使广大农村和边远、贫困、民族地区通过网络化学习接受优质教育。积极发展在线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为每一个人提供更多的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学习机会。
(四)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按照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的原则,通过深化改革搭建起更宽的路、更多样的路、更立体交叉的路,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选择空间,都能接受适合的教育。推动各省市落实好地方改革实施方案,指导督促各地抓紧出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综合改革等相关配套政策,加强标准化考点建设、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建设。改进录取方式,进一步规范自主招生和减少招生录取批次。加快推进高职分类招考改革,进一步扩大高职分类考试录取比例。深入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充分发挥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更好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五)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教育部将配合全国人大尽快完成《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工作,抓紧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意见,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完善相关配套细则,非营利性、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建立差别化鼓励扶持和规范管理政策,要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推动我国民办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六)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做好出国留学(课程)工作,要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好公派学生选派规划,把国家最需要的专业人才、最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送到国外高水平学校、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学习深造。为自费留学生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帮助他们学有所成、报效祖国。要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建立来华留学质量标准和保障体系,提高师资和课程国际化水平,稳步扩大来华留学规模。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继续办好孔子学院,发挥人文交流在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五、“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的新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全民教育水平,任务艰巨,需要教育系统有新的作为。
(一)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和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学习、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自觉做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权责关系。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把该取消的取消、该转移的转移、该下放的下放。当前重点是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结合高校特点“简除烦苛”,把高校能自主决定的下放给高校,把省级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下放给省级政府。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原则,把该管的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积极探索为学校、教师、学生服务的新途径、新方式。加快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用标准加强引导、加强监管、加强问责。完善教育督导,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加快建设行政审批网上平台,为群众办事、学校办学提供便利。
(三)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善于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用法律法规约束政府行政权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加大教育行政执法力度,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保障教育法律和政策有效实施。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编制《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引导青少年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循者和坚决捍卫者。
(四)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强化为民情怀,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把群众要求贯穿工作始终,让人民群众监督我们的工作作风和工作实效。要增强担当意识,牢记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的责任,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创新工作方法,做好任务分解,抓好工作落实,对中央明确的重大事项,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紧抓不放,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实现突破,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盯住落实。
教育是全社会共同事业。教育振兴,全民有责。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兴办教育,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共同关心支持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广大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以良好的家教、家风为下一代树立榜样。
教育是全社会共同事业。教育振兴,全民有责。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兴办教育,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共同关心支持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广大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以良好的家教、家风为下一代树立榜样。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西校区
官方网站:http://www.gsgdyx.com/
QQ咨询平台:2282459455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0931-558
学校地址: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西校区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水平 教育 甘肃轨道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高薪就业 定向招生 兰州铁路学校 甘肃高铁 兰州轨道| 大专学校 公办学校 甘肃地铁 兰州高铁 兰州地铁 2016年招生简章 兰铁技校 封闭式管理学校 中铁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