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阅读,不难发现文中观点有些牵强附会。譬如,“希望6岁前的小孩子严格遵守‘大的让小的’这个传统”,有多少人是这样要求的?“大的要让小的”往往是父母为解决孩子间的争端发出的叫停指令,即使有家长提出这种要求,也是希望大孩子能起到带头作用,做弟妹的表率。再如,文章说“两岁半的孩子被开心果噎死,原因是妈妈没有拒绝亲戚”。这个归因更是莫名其妙,亲戚热心给孩子开心果吃无可厚非,家长如能提醒亲戚把开心果碾碎些,就不会酿成悲剧。
根据这些理由怪罪“中国式礼貌”,实在有些罔顾事实。拿“逼孩子打招呼”来说,见面问好,尤其是见了长辈要问好,这是基本的社交礼仪,并没有什么不妥。记得小时候,我父亲要求我们“见人要叫人,大的大叫,小的小叫”。父亲告诉我,“舌头打个滚,叫人不折本”,主动打招呼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你尊重别人,别人同样会包容喜欢你,你有事相求,别人就会乐于帮助你。这些教导让我获益匪浅。
炮制那篇微信文章的人应该知道,表达观点必须基于充分的事实材料,且经过平衡、理性的分析,如果事先预设结论,生搬硬套,只会误导大众,引人反感。“中国式礼貌”背后自有其成因和道理,简单评判只会贻笑大方。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