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间,学校间群雄逐鹿,从相对均衡的生源布局,演变成超级中学称霸、其他学校陷入困顿的二元格局。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学校间的相互竞争,也有当地政府的政策推动(如允许跨区招生、主导合并优质学校等),其目的是堆建高质中学,以彰政绩,其后果是加剧教育的不均衡。面对这种二元格局,广大家长因择校产生了极大压力,投入大量时间与家庭支出,从小学开始便卷入择校之战。家长的逻辑是:为考入重点大学,必须先进入重点高中,而为考入重点高中,就必须先进入一所好的初中,因此小升初择校之争夺,已在北京等地区蔓延到了小学一年级阶段……择校的焦虑、备战的无奈,让广大老百姓很难对教育现状满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国务院也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很多优质学校和家长担心《意见》是“削峰填谷”,潜台词是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不可兼得。且不论教育公平本身对富国安邦的重要意义,单就“填谷是否一定削峰”问题进行探讨,用科学精神辨析该说法之正谬,对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管理者及广大家长和学生来说均有裨益。
笔者从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和直觉、科学的实证数据分析,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得出结论:在高中招生环节采取均衡生源质量的政策,既可以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也可以提高教育公平,是破解择校难题的一个有效方案。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后环节,理应担负起基础教育的社会责任,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并发展与之相匹配的教育多样化和素质教育,从而为解决目前的择校难题提供出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