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归位
当作业的对象与实施的主体变成了家长,学生退避在作业背后,如此作业的价值可想而知。这样的作业不仅使教育意味荡然无存,而且成了阻碍家校合作的屏障,成为家长对教育产生意见与怨气的焦点。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锻炼学生,提高学生,任何偏离教育主旨的作业都应当回归正常的教育轨道,还原教育的本真。
叫停“家长作业”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厘清了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学生与作业的关系,从而让作业变得纯粹,让教育变得单纯。这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家长,纯洁了家校关系。
制度已经建立,但是,能否在现实中起作用,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与推动力。如若学校以及教师不能够充分理解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此指导意见的良苦用心,不能正确认识作业的价值与意义,不能妥善处理教育主体与合作者的关系。那么,制度的落实终将大打折扣,以至于出现阳奉阴违、表面遵从、实质应付的行为。因为,毕竟贯彻与实施的真正主体在教师,如若教师依然存在懒惰与松懈思想,那么,诸如让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仍会暗地里发生。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还应在检查落实上下功夫,以保证好的制度能够见实效。(安徽省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 许艳丽)
家长该做的是“督促”
前几天,有人向我提出有的家长根本不具备检查孩子作业的能力。我很诧异:家长需要的不是检查家庭作业的能力,而是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能力。家长如果一开始不具备这个能力,那就要好好学习。如何做父母,本来就不是一件天生就会的事,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
当下,有些家长对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简单偏执地抗拒。像语文、英语学科,大多数教师会要求孩子回家后朗读、背诵课文,默写字词,订正错误。这个“订正错误”,被有些家长理解成“帮教师批改家庭作业”。但一般情况下,所谓“家庭作业”是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一些适当的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复习并巩固所学知识。在这样的复习中,学生有可能对课堂上不解的地方豁然开朗,产生温故知新的效果。因此,我每接一个新班级,都会对家长反复声明:督促孩子完成各科练习册上的题目,这是家长的责任。而把练习册带到学校,讲评、批改及督促孩子订正,这是教师的责任。家长和教师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近日,浙江省出台文件,指出11种作业有可能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要求学校和教师避免。该文件规定的一些“作业”的确应该取消,但“学校和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确实不够严谨,至少应该补充“课堂”一词,否则家长对孩子家庭作业的监督责任就被淡化了。(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沈丽新)
参与孩子成长才是正道
近日,《意见》一出台,便赢得许多家长的掌声。这种心态应该说是一种正常反应,因为近年来不少学校布置的学生作业需要家长参与才能完成,做完后还要家长签名,家长压力确实很大。
但也要认识到,《意见》只是一种行业性规范,是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并不是对家长行为的限制。从学校和教师方面来说,“不得要求家长”是考虑家长在学识水平、能力和空闲时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给家长提出统一的要求。从家长方面来说,虽然学校和教师不再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学生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但这是否意味着家长从此就完全作壁上观?答案应该在每位家长心里。
应该说,《意见》明确学校和教师不得再做相关要求,是让教育真正回归本位。但是,再怎么回归也没有理由让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完全退场,成为看客。从这个角度来说,尽管没有了硬性约束,家长还应该扛起应尽的那份教育职责,即用不同的方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为孩子学习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例如,可以多督促孩子及时完成作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认真检查孩子的作业,发现问题,帮助孩子改正。(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黄笑寒)
关键是做好表率
浙江省政策一出,“解放”了家长,但并不等于家长可以“放手”不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指导意见非常明确:家长是作业的督促者、支持者和鼓励者。由此,家长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其一,及时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若孩子在思想上、心理上或学习上出现问题,可以与教师探讨引导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健康成长。
其二,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孩子在学校表现还不错,但家庭作业总是一塌糊涂、马马虎虎,究其原因是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或者关心不到位,让孩子养成了懒惰的习惯。
其三,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任课教师往往只会影响孩子的某个时期,但父母的态度、情感、行为始终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要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阅读对孩子的精神成长意义重大,若家长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打造“书香家庭”,相信孩子的精神世界会更加精彩。 (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 杨廷环)
“叫停”不利于家校共育?
“家长作业”的好坏对错,实在不应一概而论。因为我们当前教育的理念、方式、环境、职能分工等,还存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是传统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冲突;二是教育结果论与过程论的矛盾冲突;三是学校正面教育与社会反面教育的矛盾冲突;四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分工合作的矛盾冲突。
这些矛盾冲突结合起来便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对立:一种是学校重视孩子教育,强调教育成效,而家庭则完全不配合,甚至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上与学校背道而驰,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事,于是将督促、管理、教育孩子看成是负担;另一种则是社会、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教育结果(分数、升学等),从而选择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家长、学生全部压力大增,更是使素质教育无从谈起。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通过布置“家长作业”的方式,希望能督促不负责任的家长尽量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也希望过于重视分数结果的家长体会并分担学校的教学压力,并以手工、活动等亲子作业的形式,促进家长逐渐改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的能力发展。
所以说,叫停“家长作业”其实不利于家校共育,正确的做法还是应当从加强教师培训着手,坚定他们进行教育改革的信念,通过给学生布置实用、适量、适度的作业,并积极引导家长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不要包办代替,而是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的提高、学习兴趣的激发等,从而营造出家校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共育氛围,以达到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