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我们需得承认,这一类人确实是值得敬佩的人才。顶尖的学生被顶尖的学校录取,实可传为朋友圈一段佳话。然而我们也需得看见,一专多长或者只是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的,都值得钦佩,也是人才晋升的重要参考点。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就更大了。有的人专注书海,潜心研究,耐住学术的清冷,忍受孤独的倾轧,最终凭研究成果突出而震惊海外;有的人热心公益,参加实践,在恶劣的条件中坚守,在艰苦的境地里奉献,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成就了个人价值。有的人多才多艺,拿得起琴声悠扬,舞得出锦绣文章,也可为自己博得一片天地。
笔者虽然不赞成隋代王通“不广求,故得;不杂学,故明”之言,却也认可专注一志、术业专攻的必要。若不是屠呦呦等科学家几十年如一日专注科研,怎能有青蒿素挽救百万人的生命?若没有六小龄童“从二哥手中接过了金箍棒,一走就是十七年”,怎么成就艺术家的传奇一生?
更何况,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全才的潜能,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全面发展的机会。现在太多的父母为了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去到更好的学校,一味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特长班。我们听了太多的琴房里的呕哑嘲哳,也见多了武术班里的花拳绣腿。太多的日程安排让孩子们不堪重负,并没有达到家长的期望,“样样通,样样松”的现状更与所谓的全面发展相去甚远。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是中国古代全才的标准,这样的人其实找不出几个。时至今日,文武全能者更是凤毛麟角。胡适却也说过:“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只是这样的人中翘楚,又能有多少呢?
有道是“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全面发展难处颇多,一专多长实属难得,可只要能安心下来在某一领域专心钻研而有所得,也已足够。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