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周代的蒙学教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延续,积淀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智慧,而其中的价值观培育,更是传统蒙学教育的核心所在。如《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等,通过简练的文字、通俗易记的形式让孩童在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懂得伦理道德,养成行为规范,逐渐凝成品质。这些传统蒙学教材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避开大道理,直接告诉儿童基本的事情应该怎么做。
一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蒙以养正圣功也”。启蒙教育作为一个人所接受的最初教育,关乎其一生的思想走向和整个道德观念的培养。
传统蒙学价值观培育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注重道德启蒙培育。蒙以养正、德教为先的教育理念启示我们在启蒙教育中应注重品德教育,早教固本。古代的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和文人学者都强调教育贵早,“以豫为先”。《颜氏家训》提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原因是“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只有“教妇初来,教子婴孩”,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启蒙教育是人生的最初教育,这一阶段对奠定公民道德素质基础极为必要。
注重人格养成培育。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儿童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将终身受益。传统蒙学认识到对儿童的人格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张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通过读书习礼进一步启发儿童的仁心善性,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培养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志、巩固道德行为、提升道德境界,最终成就圣贤人格。
注重意志品质培育。一个人优良的意志品质要从孩童时期开始培养,传统蒙学教材中有许多典故均反映了对孩童远大理想、坚忍品质的培育。如《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天地之大德曰生”等,为孩子培植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拼搏奋斗和负重前行的进取精神。
启蒙教育阶段影响价值观培育的因素
环境、家庭之影响。“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一个人的儿童时期,特别是幼儿时期,是其智力、能力和个性发展及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容易受到环境和教育影响的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由此可见,环境、家庭在人一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之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启蒙教育阶段的孩童正处于模仿和学习的重要时期,教师的人格特征以及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孩童的发展。因此,传统蒙学教育中对教师要求很高,作为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学问好、勤奋、管理严格三个方面的条件,“三者兼备,乃明师也”。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当前所开展的三严三实教育,也适用于每一位教师。
教材之重要。鲁迅先生在《我们是怎样教育儿童的?》一文中说:“倘有人作一部历史,将中国历来教育儿童的方法,用书,作一个明确的记录,给人明白我们的古人以至我们,是怎样的被熏陶下来的,则其功德,当不在禹下。”传统蒙学教材,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度浓缩在一本本薄薄的小册子里,将博物教育、道德人格教育、诗文能力教育,巧妙地融为一体,可谓经典教材。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借鉴传统蒙学教材的成功编排经验,编写一套适合时代要求的蒙学教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典范、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用易读易记的方式传输给少年儿童,奠定其人生价值观之基础。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