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甸的数字,折射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河北医大师生为农民群众“保健康、奔小康”所作的贡献。这种服务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擎灯”精神令人感佩!
可贵的“擎灯”精神,体现的是河北医大人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早在32年前,河北医大第四医院就走上了与贫困县医院的对口帮扶之路,专家教授们不畏严寒酷暑,前来授课,帮助他们提高医技水平,改善就医状况,干部群众称赞:“在县级医院看到了省级大医院的影子”。他们牢记职责,辛勤努力,久久为功,使得帮扶医院数量由点到面,越来越多。
可贵的“擎灯”精神,体现的是河北医大人扶危济困的为民情怀。越是下乡,就越能感受百姓的渴盼,越能洗涤自己的灵魂,越能加深与群众的感情,越能增强扶贫的动力。300多名博士团成员翻山越岭进村庄,送医送药送技术,一干就是20年,有的博士毕业多年后还坚持带队下乡。于是就有了百姓的感激,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下乡医生送饭、挑水、腾房子……在基层锤炼出的好作风,让河北医大人“将医疗下乡的灯光拨得亮些再亮些”。
可贵的“擎灯”精神,体现的是河北医大人服务基层的责任担当。几十年默默耕耘,润物无声,为基层培养了数万名医疗技术人才,他们深知,这与基层现实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他们筹建乡村医师学院,深化教学医疗改革,为“实现全面小康,补齐农村短板”尽心竭力。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