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该校长的言论,有人质疑:什么苦是孩子该吃的?什么福是孩子不该享的?这是不是成人在替孩子做价值判断?
俗话讲“不吃苦,难成人”。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不要说城市孩子,就连我们一贯认为“贫穷落后”的农村都面临着无苦可吃的“尴尬”。难怪演员姜文为了孩子能吃上苦而“移居”新疆一年,住当地最简陋的民房,吃羊肉、囊,喝羊奶,在昼夜温差极的大沙漠里锻炼……最终让孩子从“豆芽菜”变成了“红豆杉”。
然而,姜文先生的吃苦教育虽好,却不具备推广价值。因为,对于普通民众来讲,不是人人都能像“财大气粗”的姜演员那样不工作而跑到“老少边穷”地区教育孩子。
在我看来,一味地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固然不对,但刻意给孩子营造极端“清苦”的环境也不可取。吃苦也好,享福也罢,都是一种教育手段,而非教育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拥有健康体魄、健全心智和完整情感的人。
有鉴于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什么苦是孩子该吃的?什么福是孩子不该享的?应该围绕教育目的来讲。教育方向正确,才可能让孩子吃该吃的苦,享该享的福;教育方向出现偏差,也可能让孩子吃了不该吃的苦,享了不该享的福。
每一代孩子都生活在独特的社会环境中,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家庭背景、性格脾性和成长生态。作为家长和老师,最重要的是在秉持正确的育人理念的前提下,因势利导地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唯有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即便身处逆境,也会乐观坚强、昂扬向上;即便生活变得安逸,也不会贪图享受、迷失方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