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像他一样,在留学期间热心公益的中国留学生并不在少数,他们或是深入大山支教,或是在留学的国家为当地社区服务,用他们的付出换来一个更丰富的大学时光。
成立公益组织
助辍学儿童重返校园
2011年,在加拿大读大一的杨舒越回到国内,开始了她长达4个月的暑期生活。“我不想浪费这4个月,想体验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于是杨舒越在网上报名参加了一个支教活动。最初,她是抱着去深山老林里玩的心态,把自己扔进了四川大凉山。在那里生活的两个星期,她真切地感受到了贫穷对人的命运的桎梏。她想帮助这里的孩子,让因为贫穷而辍学的孩子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于是,她开始鼓动一起来支教的同伴和她一起做这件事,然而7个人中仅有一人被她说动了。就这样,杨舒越在2012年创办了壹加壹公益慈善组织,帮助社会人士和山区孩子建立一对一的资助。
后来,她的队伍有了更多志同道合的留学生伙伴。“大家都是真的很想帮助孩子们,所以才聚在一起。也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不过都会按照使孩子们的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考虑问题。”
目前,他们已经有了40多个全国各地的资助人,帮助了50多个已经辍学或者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继续上学。杨舒越说:“大部分资助人已经跟着我们资助了3年,今年9月开始就是第4年了。”9月份,杨舒越就要开始读研究生了。团队中有些人因为毕业而离开了,但是她还是想继续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
杨舒越觉得,做公益是一件将自己放大再缩小的事:放大是将自己定位为在社会中承担某种特殊责任的个体,从而感受到不同程度上社会回馈的爱,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关爱他人的能力;缩小是看到了社会上不同的人,明白自己在社会中只是沧海一粟,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也是值得被爱的,在做公益中感悟到谦卑和奉献的力量。
志愿导览解说
为学生讲解名胜古迹
今年5月,就读于日本京都立命馆大学的杭州姑娘倪彩迎来了一群从东京涩谷来修学旅行的初中生。“日本的中小学生会放一星期的假,借机来京都修学旅行,了解京都历史。”收到学校国际中心发的招募留学生志愿者邮件后,爱玩又热情的倪彩报了名。“大概有15名各国的留学生参加,中国留学生有三四个。学校也鼓励留学生参加,增进文化交流。”
在一天的时间里,倪彩陪着5名初中生观光了南禅寺、金阁寺等景点。“我平时就喜欢走走逛逛,对那些景点比较熟悉。在聊天过程中,我觉得日本初中生对中国有很浓的兴趣,但也不是很了解中国文化。比如他们不知道我们国家也使用农历。当他们问我中国过春节有哪些习俗时,他们会发现其实在这方面两个国家是很像的,他们很惊奇,会发现文化上的共同点。”
倪彩就读的大学时常会组织很多志愿服务活动,比如为学校的猫咪和日本国内的导盲犬捐款、参加支援难民的国际协助等活动。在参加各种活动时,倪彩认识了一群朋友,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大学是最后一个可以任性的时期,我打算趁着4年还有这么多空余时间,也不用太为金钱费脑筋的时候,尽量体验不一样的生活。通过参加活动,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从跟他们交流中会学到很多新东西。”
关注环境保护
废品回收利用变文具
现就读于美国普渡大学的吴牧天是环保社团的一员。每周六他们都会去当地各个公司、机构,帮助回收废纸、废塑料制品、废电池。社团的成员会将部分回收的垃圾再次利用,做出一些有意思的玩具,捐给当地的孤儿院。无法利用的,则统一交给相关回收机构处理。加入环保社后,吴牧天的周六、周日不再空虚,总有事做,他也懂得了废物回收利用的重要性。
吴牧天并不是在留学期间才开始做公益的,在读高中的时候,他就和班上同学一起出了一本讲述自己班级故事的杂志《二月》。在开家长会时,他和同学们将杂志进行义卖,所募得的资金全部用来购买书包、纸笔等文具,捐给了湖南浏阳的一所小学。
“最感动的时刻就是给孩子们送去自己心意的时刻,不管是买的文具,还是自己亲手用废物做的雕塑、玩具,这些东西虽然并不高档,但他们收到的时候特别感动,特别开心。”吴牧天说,“虽然兴趣方面的课余活动很吸引人,但意义或许远不如志愿者活动要让人难忘。”
相关热词搜索:不一样的留学体验:在付出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