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协调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选择

发布时间:2015-12-02 02:49:30

浏览量:

分享到:

  协调发展体现了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深化,是新常态下着眼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作出的理性战略选择,对于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打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既是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又是发展格局的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深化,是新常态下着眼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方法论价值,对于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打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着眼发展战略的全局性,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发展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能否坚持协调发展,是对党治国理政、总揽全局能力的考验。发展各要素具有内在一致性,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宏观上、整体上确定发展战略、编制发展规划,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眼光。协调发展既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发展瓶颈的迫切需要。必须要统筹兼顾,下好“十三五”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软硬实力增长不同步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发展的整体性。发展步调不协调、发展结构不平衡、发展布局不全面,会大大消耗发展动力,稀释发展优势,导致错失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就必须把握发展的动态性,对发展的趋势、关系进行整体性和系统性考察,着力促进平衡性发展、包容性发展、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的关系,就必须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市场要素的优化聚集。要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推动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消除绝对贫困。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尽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要完善区域政策,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新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带、增长极、增长点,破解区域发展差异性难题,科学把握经济与社会、区域与整体发展的协调度,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不断拓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空间。 

  着眼发展改革的融合性,以更强的改革行动推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时强调,我国发展走到今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发展滞后,改革就难以深入;改革滞后,发展就会遭遇瓶颈。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化,这一时期,既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攻坚期。我们要深刻认识战略机遇期内涵的变化,努力推动发展和改革的同步推进、融合深化,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全面改革促推全面发展。发展的步伐不停歇,改革探索的步伐也要跟得上。一方面,要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通过改革解决造成发展不平衡的体制机制问题,积极推动促发展、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落地见效,加快配套制度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使发展活力不断释放和增强。另一方面,通过持续发展,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领域各项改革全面破题,使改革成果在渐进发展中巩固和深化,从而不断开辟和抓住新机遇。 

  协调发展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实践路径是一致的,融发展于改革之中,既是改革之道,也是发展之魂。全面深化改革是基于国家发展全局的全方位改革,是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的全面改革,必须运用系统思维方法,突出改革的系统性、关联性、协同性,防止改革“碎片化”。加强各项改革的衔接配套,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的综合效应,实现发展动力、发展结构、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跨越。 

  在经济社会发展向新常态进行历史转换之际,我们要开阔发展视野,准确评估和研判经济增长、民生改善、风险化解、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注重从协调发展中挖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协调发展贯穿于发展全过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检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尺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囊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国防建设各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发展的整体性、有机性、关联性。 

  着眼发展结构的平衡性,以更大勇气破除体制机制弊端

  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必须总揽全局,科学统筹各项发展任务,通盘考虑、全景把握、协调推进。协调发展并不等于平均用力,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是“一刀切”。要从总体上把握好方向,摆布好棋子,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防止顾此失彼。协调发展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是由发展各要素相互作用、良性互动构成的有机系统。协调发展是一个理性、可控的过程,也是一个有效管控风险的过程。 

  平衡性是保持良性发展的需要。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从非均衡向较为均衡、从低水平均衡向发达水平均衡转变,就必须要推进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科技创新、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结构性改革,从传统体制的羁绊、封闭结构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唯有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解决结构性困扰,才能增强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凸显发展的综合优势,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不合理、不协调、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既是一项触及根本的改革,也是一项非常棘手的改革。不动体制、不调结构,就很难清除障碍、根治顽疾。结构性改革所涉及的大都是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需要从习惯思维、传统模式和路径依赖中摆脱出来,更加重视整合社会资源、平衡社会利益,打破条块分割、利益壁垒,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特有的组织结构及其要素,它们决定了事物的功能、特征、行为方式和外部关系。良好的结构塑造良好的生态,无论是经济生态、政治生态,还是自然生态、社会生态,都是如此。从完善制度框架,优化制度安排入手致力解决结构性矛盾,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但是,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依然十分突出,增加了治理成本,降低了治理效能。“现代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的、协调的、动态的和整体的制度运行系统”。可以说,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首先是国家治理结构的现代化。善治不但需要良法,而且也需要良好的治理结构来支撑。要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促进治理要素有机联系、协调共生,就必须推动治理结构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调整、完善和优化,从而不断提升适应新情况、新挑战的能力。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常态 战略

精彩专题 MORE >
技能大赛荣誉榜单 普高班 普高班、职高班、就业班

新型城镇化要有文化含量

来自首届明远教育论坛的思考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