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猝死事件频发,很多学校已经把中长跑、掷铁饼等视为“危险”项目,使得“体育项目越练越轻”。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体育课变成“过家家”、拆除单双杠、禁止小学生课间出教室等现象。体育教学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为何变得如此畏手畏脚呢?
“学生受伤多发,学校频频成被告,削减体育项目纯属迫不得已”。某中学校长的话道出了其中的无奈。甚至一些校长说出“宁可让学生坐死,也不让学生跑死”的惊人言论。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学校怕学生出事故而担责,削减体育项目可以保障学生安全,规避风险。
有资料显示,20年来,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他们跑不远,也跳不高,日益成为“瓷娃娃”;很多中小学体育竞赛记录封尘数年无人能破。对此,我们应当警醒。学校的过分保护,也许能减少安全事件发生,但从长远来看,对提升学生的体质有害。学校以安全为由,不给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实质上是剥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权利。对一些运动强度较大的体育项目,加以取消,更是教育懒政,无异于因噎废食。
我以为,学校不要步入安全教育误区,应科学看待体育运动风险。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应在体育运动之前,采取有效的应对保护措施,并因地制宜创新体育活动内容和方式。同时,应尽快出台《学校安全法》,用法治思维来处理校园安全事故,明确学校在伤害事件中的责任,保护学校教育的秩序。如果学校尽到相关责任,就不应承担不该承担的责任。如果家长对处理不满,就走司法程序,从而保障学校权利,让学校正常的体育活动不再有后顾之忧。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