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2015中阿大学校长论坛上,中阿多国高校学者对培养双方多领域国际人才进行探讨,呼吁寻求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和机制,逐步建立可持续合作关系。
近年来,我国和阿拉伯国家在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交流不断发展。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说,去年在我国留学的阿拉伯国家学生总数达到1.4万人,同比增长11.7%,在阿拉伯国家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人数3500人,同比增长33%。
埃及复兴大学语言教育学院院长萨卫·艾哈迈德说:“截至去年,中国向苏伊士运河大学、埃及复兴大学等高校都派出了留学生,规模在500人左右。”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一些大学以此为契机谋求更多合作。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光说,学校今年提出建立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构想,3个月内得到国内外近百所大学的响应,尤其是18所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大学积极参与,已经签订了22项合作协议,并逐步落实。
中阿高校不断尝试培养国际性人才新途径的同时,部分院校学者针对双方合作面临的瓶颈,进行了探讨。
“互派学生人数多,但大部分都是短期项目。”萨卫·艾哈迈德说,“双方人民的生活水平差异较大,目前的互派留学生项目都是政府间的,民间个人支付承担的留学比较少,后期扩大合作本国要做出更多努力。”
双方教育体制的差异成为中阿教育深入合作面临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丁隆说,中国学生去阿拉伯大学取得学位比较困难,因为一些阿拉伯大学还没有形成专为留学生设计的课程和考核制度。
同时,部分中国高校学者认为,阿拉伯大学能够提供的满足中国学生留学需求的专业不多。阿拉伯大学的特长在于阿拉伯文学、古兰经、伊斯兰教相关课程,实践性学科合作较少。
目前来看,中阿之间优秀学生互派培养,已成为促进彼此友好合作的桥梁,留学生起到的民间外交的作用不可估量。
基于此,中阿高校学者提出了很多促进双方合作的有益建议。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前进认为,随着中阿往来越来越深入,亟须探索培养复合型阿语人才,例如高级商贸阿语人才等。
“中阿高校要实现深入合作,还需提高合作的层次。比如提高国家奖学金发放的灵活度,多样化设置学习课程,在中国不局限于中文授课,减少外国留学生的语言障碍,重视学历教育项目等。”丁隆说。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中阿 国际人才 途径 甘肃轨道学校 兰州轨道技校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兰州铁路学校 中铁二十局 兰铁技校 封闭式管理学校 机械学校 高薪就业 定向招生 大专 2015年招生简章 地铁 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