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台灯,一把刻刀,即兴“涂鸦”,只用几分钟,两只小虾跃然壶上,一前一后,相互追赶,栩栩如生,神气活现,雕刻全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是广校园开放日上,该院毕业生、被誉为钦州“刻虾第一人”的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在示范教学,让身旁观看的学生赞叹不已。
“高职院校贵在培养工匠素质,要让学生明白,这里不是学开挖掘机的速成班,还应有更深层的追求。”多年来一直从事人文素质教育的广西职院教授白文勇用形象的说法,道出职业教育追求的真谛。
不久前,广西职院先后与我国罗汉果产业领军企业吉福思罗汉果有限公司、知名茶企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办学协议,涉及食品生物技术、食品检测、食品加工、茶叶等相关专业。作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该院将与合作企业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匠精神、学生(学徒)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教师和师傅的共同教育为支撑,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
所谓“一会二集团一联盟”,即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聚集广西茶业行业、物流行业资源,共建广西茶业职教集团和广西物流职教集团,跨区域合作建立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中国—东盟边境职教联盟项目负责人、广西职院院长李卫东说,联盟将搭建合作交流多元化平台,持续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深入合作交流,服务“一带一路”。
请师傅,传匠心,培养工匠精神
推进项目教学,授课教师要有足够的一线实践经验。为此,广西职院聘请校外一线在岗、经验丰富的师傅,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给学生传经送宝。外聘教师认真做好“传帮带”,用他们的话说,不能让半辈子积攒下来的经验“烂在肚子里”。
艺术设计系成立大师工作室,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帡、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锦技艺传承人潘彩英等进驻,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指导青年教师和学院陶艺协会开展坭兴陶和苗绣创作。师傅们多年积累的经验,让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迅速提高,让学生们在技术技能学习中受益匪浅。近两年来,艺术设计系教师、学生在全国高职艺术设计作品大赛、广西工艺美术“八桂天工奖”等专业类比赛中获得金奖4项。
为深化技能实践,各系部还结合专业优势和市场需求,创立实体平台“校中厂”“厂中校”,承接业务,给学生提供实战机会。广西职院通过推进校企合作,带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使学生得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与未来职业岗位上实现无缝对接,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系“创志凌云”学生创新团队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E品校园APP”,建立E品校园服务站,覆盖南宁市空港经济开发区23万人。更重要的是,“E品校园APP”的源码被指导教师拆解后引入课堂教学,因为是身边的案例,学生们学起来明显更兴奋一些,有效促进了专业教学改革。
做项目,强服务,提升工匠能力
很长一段时间,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授课理念和授课方法,与本科教育差别不大。那么,高职的教学改革出路何在?项目教学的项目在哪里?这是摆在很多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广西教学名师、广西职院艺术设计系教授刘永福对此有着独到见解:“目光向下,面向农业、农村地区、边远山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开展项目服务,形成错位发展优势。”
艺术设计系在“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推行“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中厂—企业设计工作室”和“厂中校—校企合作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暨教师工作站”,把项目和工作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将项目放到工作室中运作,利用工作室的企业环境,由企业技术人员、教师担任项目负责人,带领学生团队完成企业项目,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实现“做中学”和“学中做”;二是利用工作室的平台承接项目,保证项目的来源,保障项目的完成。
“项目+工作室”使得项目有平台、有环境、有师资、有标准,实现了项目融入、师资融入、标准融入、文化融入。近5年来,艺术设计系共承接50多个企业项目,包括面向农业的休闲观光、农产品品牌策划开发,面向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百色凌云浪伏茶业包装推广、西林句町古国旅游规划,面向边境地区的凭祥、东兴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等,为企业提供品牌策划、系列产品开发、商业环境设计、电子商务推广等打包式服务。企业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大大丰富了项目内容和内涵。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是甘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公办职业学校。
免费咨询电话:400-0931-558 QQ:3083826959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339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