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有好坏,我会无条件爱他们” ——天津“校长妈妈”用传统文化感化“问题少年” 37岁的张均萍有一所还不是学校的“学校”,在老师们口中,她是“张校长”,但在学生口中,她的称呼是“妈妈”。 近3年来,这位“校长妈妈”没有收取一分钱,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津)教育践行基地感化着、教育着20多个曾经打骂父母、逃学出走的“问题少年”,她总说,“孩子没有好坏,我会无条件爱他们”。 “问题少年”变形记 记者见到还不满18岁的小敏(化名)时,她的嘴角挂着笑容,带着一副黑框眼镜的她和同学有说有笑,完全看不出她曾是个自卑和自闭的孩子。她的母亲、40岁的王青告诉记者,过去她们一家人挤在一间屋子住,本来地方就很小,但小敏还是喜欢在角落里搭起自己的“小房子”,躲到里面不愿意出来,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 “爸爸患有哮喘,身体不好,脾气也不好,总和妈妈吵架,我不愿意回家。在学校,我数学不好,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我是坏学生,和别人在一起总是觉得压抑。”小敏说。 2014年夏天,王青听亲戚介绍,让小敏从一所职业中专退学,来到张均萍的传统文化基地。经过不到一年,王青欣慰地看到,小敏变了。“她现在愿意和外界接触了,待人接物特别有礼貌,我觉得她的人格在不断地健全,在健康地成长。”王青说。 “妈(指张均萍)对我们很好,每天学习国学经典、古琴和剪纸,感觉也很有用,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老师不以成绩好坏区分学生。我父亲前一段时间去世了,同学们都来抱抱我、安慰我,感觉自己不再孤单了。”小敏说,她在此前学习了8年书法,但来到基地才感觉能够把字写开,“我想长大后当个书法家”。 目前,该基地年龄最小的孩子燕青(化名)只有12岁,长得特别可爱,待人接物特别有礼貌,还送给记者一幅自己做的剪纸。若不是张均萍告诉记者,谁也不会想到,燕青以前是一个满嘴脏话、成天打架以至于无法上学的孩子。 张均萍说,被家长送来这里的孩子原来都是不同程度的“问题少年”。通过在基地的学习,他们改变了过去的恶习,礼貌待人,并且有一技之长,有的孩子已经回到正常的学校去上学了。比如北京密云一个曾经沉迷黄色网站、成天萎靡不振的男孩,在基地住了一年,回去变成了当地学校里的好学生。 “爱越分享越多” 看着孩子们纯真可爱的面庞,想象着他们原来的“坏”模样,眼前这位年轻的母亲张均萍令记者十分好奇,为什么她要不求回报地挽救这些孩子? 张均萍坦然地说,原因只有一个字——爱,“我也是母亲,在我看来孩子没有好坏,我会无条件地爱他们”。 张均萍原籍浙江,本是一位民营企业家,在天津开有几家公司。2012年,张均萍和丈夫在沈阳听了一场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讲座,被其深深吸引,特别是其中关于孝道的内容。回天津后,张均萍也四处邀请有名的孝子举办了多场道德大讲堂,慢慢地也开始用夏令营和冬令营的方式,给孩子集中培训传统文化和孝道,当然,这些都是免费的。 “后来有两件事情彻底触动了我,支撑我开设这个公益的传统文化基地。”张均萍说,有一个家长找到她,希望她能够“改造”自己的孩子,并“咚”的一声给她跪下了,说无论如何要救救孩子,“他的孩子已经30多岁了,整天游手好闲还有各种恶习。后来,还有一个家长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她的孩子比较小。 “这让我忽然意识到,孩子小还可以通过教育调整,回去上学,等到长大了想要再改就真的难了。”张均萍说,她学习全国多地开设的“伏羲班”,于2013年9月起在天津办起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基地。 从办论坛开始,张均萍夫妇逐渐将多年来赚的钱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后来干脆把手头的生意停掉了。据她介绍,办这个“学校”并不容易,人最多的时候,20多个孩子的开销加上校舍租金,一年需要150万元。为了节约开支,这个曾经的“老板”很多事情都自己干,包括给暖气刷银粉。 但是,在张均萍看来,这都算不上什么,最难受的是孩子们刚被家长送来时的抵触和叛逆,“有一天我实在没办法了,就给孩子们跪下说,求求你们了,我和你们母亲一样,都是为你们好,咱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当时我大哭了一场,孩子们也就是那时开始被我触动了。” 基地开设前两年,张均萍日日夜夜和这些孩子形影不离,晚上也基本上不回家,当问及是否会影响到对自己孩子的关爱,这位4岁孩子的母亲告诉记者,“爱只会越分享越多。” 传统文化的德育范本 记者来到基地的时候,现有的14个孩子围坐在一张长桌子前各自学习,有的在剪纸,有的在练习书法。墙上挂着他们的各种作品,也有他们用繁体字写的作文,还有各种曲艺表演的照片,桌子上放着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几个学生还现场流利地背诵了部分篇目。 琴棋书画、四书五经,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能够改变这些“问题少年”?张均萍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让人心静下来,围棋、茶道、太极这些都需要花时间去领会。“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孩子们反而会选几项自己感兴趣的认真学习。至于国学经典,很多本身就是教大家如何做人的,孩子们学完之后,自然会对照着纠正自己的坏习惯。” 剪纸老师、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专委会会长李强说,这些孩子最打动他的是,他们对老师讲的内容都能虚心接受,有的孩子真的特别用心,进步非常快,“2016年我会继续给他们上课,而且还会为每个孩子设计一个合适的目标和学习方法。” 张均萍说,现在基地除了几名固定的生活老师义务照顾孩子们生活,还有义工前来帮忙,教授琴棋书画各类课程的各行专业人士也是每周义务授课,并且经常搭钱给孩子们买一些学习材料。而孩子们除了学习,更自己做饭、打扫卫生。 张均萍说,现在她们也在和一些本地的学校谈合作,希望孩子们除了可以回归正常学校上学之外,长期留在这里也能获得一个文凭,如果愿意以后也可以留下来当老师。 “我希望能够用传统文化打造一个德育的范本,未来我会努力让自己的学校更加正规,让其他的学校也能学习我们的德育模式。”张均萍说。 谈及是否会保持“公益”的做法,张均萍说,爱如果考虑回报就会变得不纯粹。 张均萍和朋友们发起成立了天津市孝慈文化发展基金会,为基地运转筹划资金。她说,“我会将公益的模式坚持下去,让这个用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的范本更有说服力”。 |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甘肃轨道学校 兰州轨道技校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兰州铁路学校 中铁二十局 兰铁技校 封闭式管理学校 机械学校 高薪就业 定向招生 大专 2015年招生简章 地铁 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