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成果的不断涌现,缘于学校有了更大办学自主权,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叶辉玲说,近3年来,学校成功引进了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国家杰青项目负责人为首席科学家的4支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引进包括3名美国科学院院士、5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5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160多人。
与福建农林大学一样,不少福建高校的办学定位日渐清晰、办学特色日渐彰显、办学水平日渐提升。这得益于福建省委、省政府赋予高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也缘于高校积极抢抓福建省委、省政府在改革完善高等教育治理方式中的政策红利。
进入21世纪,福建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现有普通高校88所,其中本科高校35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7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9.8%,高招录取率超过90%……但不可否认,由于历史原因,福建高等教育底子薄、基础弱,高水平大学数量不足,35所本科高校中有25所是2000年后新设立的,高校快速发展中出现的定位不清、追求大而全、办学同质化等问题在福建高等教育中同样存在。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深入高校调研指导,省委常委会还专门听取了教育综合改革有关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决策部署。
“必须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福建省副省长李红说,一要加强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统筹,转变高校治理方式、落实办学自主权、加强高校分类管理和指导、实行管办评分离,加快提升高校内涵建设质量;二要大力促进高校内部综合改革。
2012年,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高校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切实给高校“松绑放权”,让高校拥有了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比如,支持高校自主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自主公开招聘人员、自主设置内设机构、自主开展对外合作交流、自主开展协同创新,支持高校自主设置本、专科专业,自主设置、调整博士、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且支持高校改进经费管理办法、支持高校化解债务、支持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2014年,福建召开全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会,出台《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完善高等教育治理方式推动高等学校内涵发展的若干意见》,催生了“三个率先”的重大举措:率先实施省级高水平大学建设;率先实行“一校一策”目标管理;率先建立省级高等教育办学监控体系。
当年,福建启动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3所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省财政每年安排2.8亿元专项资金作为建设经费。同时,设立绩效奖励资金,对学校取得重大的标志性成果予以奖励。2015年,福建已下拨5.3亿元支持开展地方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黄红武说:“管办评分离的关键是政府部门要敢于自我革命,勇于在管理上放权,但又要根据各高校的办学定位和服务方向,有效加以引导、约束和激励,明确学校主办者与管理者的权、责、利。”
基于此,福建率先实施了“一校一策”合同管理模式,已向福州大学等35所本科高校(独立学院)分别下达了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下一阶段,将扩大到所有高职高专,推动不同类型高校各安其位、办出特色。黄红武说:“下达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高校就会跟着导向走,拿出‘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和拼劲,省教育厅真正发挥了统筹协调作用。”
据福建教育评估中心主任柏定国介绍,该省率先建立了省级高等教育办学监控体系,分为省属重点建设高校、一般本科高校、示范性高职院校和一般高职院校4种类型,对高校办学用地、校舍、实验实训条件、人才及师资队伍等办学条件监测,分类开展高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等评估。同时,建立了监测和评估情况反馈机制,督促学校加强整改。
福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三个率先”带来了系列转变:首次建立专业申报的“负面清单”制度,公布暂缓申报设置的24个本科专业名单,新增本科专业中工科类专业占45.5%,比重调增3.1%;引导本科高校退出专科办学,本科高校专科招生计划同比减少52%;安排省属高校绩效专项款4亿元,试行以绩效为导向的高校拨款体制改革……
今年3月,福建省教育厅向高校提供了一份《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校竞争性成果报告》,统计发布了国家级专业认证、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年度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本科高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年度国家级科技奖励、年度国家级科研平台、年度本科高校国家级科研项目、年度大学生竞赛获奖、年度竞争性经费等9个方面数据。
黄红武说:“提供9个反映全省所有本科高校在体现内涵建设上进步度的竞争性成果方面的数据,目的是让高校间互相比较分析各自内涵发展状态如何,同时想透露出这么一个信号:省教育厅将推动形成更加有效的、全面的、常态化的办学状态信息发布机制。”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