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为什么没有采用磁悬浮?
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线路是英国的伯明翰国际机场线,1984年建成使用,全长600米,后来因为可靠性问题,被放弃了,改成了单轨列车。
德国曾在80年代于柏林铺设磁悬浮列车系统,长度1.6公里,于1989年8月开始试验载客,1991年7月正式服务。两德统一后,也废弃了。
后来德国终于又建了一条试验线,2006年9月22日,德国拉滕—德尔彭的磁悬浮试验线上还发生了脱轨事故,造成了25人死亡,4人重伤。这进一步影响了磁悬浮列车技术在德国的推广。德国目前仍没有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线路,甚至在德国媒体界,把磁悬浮列车技术称为“昂贵的高科技玩具”。
日本的磁悬浮技术开始于1962年, 1982年11月,磁浮列车的载人试验获得成功。1997年全长18.4公里的日本山梨磁悬浮试验线建设成功并开始运行试验,2003年日本3辆编组的MLX01磁悬浮列车创造了581公里的世界纪录。
但是日本规划的实际运营的磁悬浮高铁线路,却因为造价高等原因,一直没有获得批复。但是日本在发展磁悬浮高铁上面是打不死的小强,2013年8月,日本再次启动连接东京到名古屋的中央新干线项目,力争2027年开通;并宣称将在2045年建成东京到大阪的磁悬浮线路。日本这次在山梨线做的603公里磁悬浮列车试验就是为中央新干线做准备。
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线路诞生在中国,就是上海磁悬浮线路,前面已经做了介绍。但是这条线路建成后,发展磁悬浮高铁的路线在中国就被无情地抛弃了。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磁悬浮线路造价高。当年争议京沪高铁是上磁悬浮,还是上轮轨的时候,京沪高铁1300公里线路,磁悬浮的预算大约是4000亿人民币,而轮轨磁悬浮的造价大约是1300亿人民币(后来实际建成的时候是2200亿人民币)。
第二,轮轨技术实现突破之后,磁悬浮的相对优势已经不明显了。按照当年京沪高铁的研究,如果采用磁悬浮可以实现420公里时速,最快大约需要3小时;如果采用轮轨可以实现380公里时速,最快大约3小时25分钟。为了2分钟多花几千亿,显然划不来。
为什么?磁悬浮不是阻力更小吗?这是一个中学物理问题,因为高速运行物体的空气阻力是速度的二次方,其能耗是速度的三次方,当速度达到300公里以上时,运动物体所受的阻力90%是空气阻力。所以当高铁速度达到时速300公里以上时,磁悬浮已经没有什么优势了。
第三,磁悬浮有天然的劣势比较难克服,最突出的是联网难。高铁要发挥它的最大效用,必须要联网,相对一条一条孤零零的线路,联网的高铁效能会呈几何倍数增长。但是,在技术上磁悬浮天生就是为点对点运输而生的,因为无论是常导磁悬浮技术还是超导磁悬浮技术都存在难以变轨的缺点,常导磁悬浮技术,列车是抱轨的,所以变轨的技术难度很大;而超导磁悬浮是在U型槽内运行,变轨更难。所以磁悬浮很难联网。
变轨困难会带来另外一个困难,那就是救援。中国上海浦东机场线磁悬浮列车,曾经发生过一次火灾事故,一周之后才将事故列车拖走。这也是磁悬浮列车的一个命门。(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西校区 www.gsgdyx.com)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