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办学的方方面面和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需要整体谋划,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做好这项工作要在关键要素和核心内容上下功夫。
一是要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坚持把专业设置作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发挥省级统筹作用,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动教育资源向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专业集群集聚,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构建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建立行业和企业相关领域专家参与的专业设置评议制度。完善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每年公布社会需求少、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的本科专业。指导转型高校密切跟踪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动态,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提高特色专业、优势专业集中度,打造一批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
二是要深化突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广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成果,支持转型高校与实务部门、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瞄准产业先进技术的转移和创新,与行业内领先企业开展协同育人,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发展需要对接。推动转型高校紧紧依托行业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探索“整体合作”模式,支持转型高校依托相关专业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二级学院。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三是要深化体现行业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建设要求的课程体系改革。科学制定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多样化的培养方案。引导转型高校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厘清课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和衔接关系。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原则,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形成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支持转型高校与实务部门、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在线开放课程,建立课程共享联盟。
四是要深化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把企业技术革新项目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以项目驱动教学、伴随学习。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 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实际,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推动转型高校采用“嵌入式”教学模式,将企业员工培训内容有机嵌入专业教学计划。改革考试方式方法,建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评价方式,以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和课程学业成绩综合认定毕业资格。
五是要加强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生产一线实际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好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加快建立学生到实务部门、行业企业实习实训的长效机制。支持转型高校通过用人单位、企业投资或捐赠、政府购买、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加快工程实践中心、生产化实习实训基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转型高校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大型实验实习实训中心。支持转型高校统筹各类实验教学资源,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的实验教学平台。推动高校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
六是要深化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建立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鼓励高校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建立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建创业基金,重点培养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者。通过财政引导资金,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创业投资天使基金,为学生初创科技企业提供创客空间、天使投资、商业计划等专业孵化增值服务。
七是要建设高素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支教师、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紧密结合转型目标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组织教师到实务部门、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一线科研实践和技术研发,及时掌握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支持转型高校聘请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相关课程教师,并作为青年教师的实践实习导师。
八是要着力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支持转型高校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鼓励转型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创办技术研发机构,提供技术指导、技术转让或者以技术入股方式与企业深度合作,将潜在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转型高校探索先进技术辐射扩散和产业化的途径,面向小微企业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服务,提升小微企业技术应用水平。
九是要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高校治理结构。指导转型高校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转型高校章程建设,将关于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规定作为章程的重要内容,以制度建设推动改革创新。在转型示范高校中探索学校章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省级人民政府发布、省人大备案的机制。建立健全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董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成员中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的比例不低于50%。扩大二级院系自主权,鼓励院系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院系理事会(董事会)或联合管理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明确院系根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用兼职教师和统筹院系经费管理的职权。
十是要建立以支撑力和贡献率为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应用为本的原则,在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完善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质量标准。开展高等学校分类评估,建立以高质量就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技术贡献能力为评价标准的应用型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强化对转型高校专业和产业结合程度、实验实习实训水平、“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和质量、校企合作深度等方面的考察。指导转型高校加强自我评估,健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完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立本科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改进转型高校科研评价办法,形成重在质量、崇尚创新、社会参与的评价方式,建立以科研成果创造性、实用性以及科研对人才培养贡献度为导向的评价激励机制。
十一是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转型高校与境外高校、相关企业深化交流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中外合作高校间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鼓励转型高校联合相关企业在境外设立本土化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技术骨干、运行维护管理人才专业化培训,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服务。
总之,我们要在把握“学校主体、地方主责”工作定位的前提下,把“为什么转”的道理讲清楚,把“转什么”的内容讲清楚,把“怎么转”的要求讲清楚,把“如何支持转”的政策讲清楚,把“如何评价转到位”的标准讲清楚,才能正确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真正把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工作做实做好、取得实效。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西校区
免费咨询电话: 400-0931-558 QQ:3083826959
网址:http://www.gsgdyx.com/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339号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本科 部分 地方 甘肃轨道学校 兰州轨道技校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兰州铁路学校 中铁二十局 兰铁技校 封闭式管理学校 机械学校 高薪就业 定向招生 大专 2015年招生简章 地铁 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