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5月28日讯(记者 董少校)“一说起大学生创业,很多人就想到创业项目能融到多少资金、是否有可能上市,把这些作为评判创业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在今天举行的东华大学第二届创新创业精英峰会上,东华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负责人李俊说。
究竟应如何评判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与失败?在精英峰会上,创业指导专家、政府机构人员、创业者展开热烈讨论。
李俊从1999年开始就从事创业指导工作,经手了大量的大学生创业案例。他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老板’,真正能够存活下来、从风险投资机构那里融到资金乃至最终上市的企业少之又少,在毕业大学生群体中所占比例极低,不具有普遍意义,其实参与创业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上海市教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校大学生并非经济意义上最适合创业的群体,反倒是工作几年以后的毕业生创业,企业存活乃至做强的概率更大,但在校大学生创业仍是值得大力提倡的。“重要的是参与创业的实践过程,接受一种历练,这样会对未来的人生道路起到巨大的作用。”该负责人说。
“大学生创业没有成功不成功。”上海市大学生科创基金会秘书长张德旺说,“政府、高校和社会机构对大学生创业既要积极引导,也要理性支持。对于大学生来说,只要参与创业,总会得到相应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