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引人深思。中国人民大学周光礼教授曾撰文指出:课程来源于学科,是从学科知识中选择一部分“最有价值的知识”组成教学内容,专业是由若干门课程组成的,围绕一个培养目标组成的课程群就是一个专业。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教授在多所学校开讲座认为,专业是培养学生的组织形式,而学科是教师的归属。可能有人会说:周光礼教授和黄达人教授谈的都是大学。
那么,中职学校有没有学科?笔者曾多次就这个问题与同仁探讨,探讨的过程非常雷同。一开始的观点是“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没有学科”,然后是“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不能谈学科”,最后是“中职学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不能谈学科,但教师可以有学科思维和学科意识”。
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在强化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谈学科是对的。但是,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中职专业教师必须要有学科的意识和思维,才能拓展发展空间,谋求更大的提升。否则,只讲专业,教师就会缺失向上提升发展的动力。
首先,学科是中职专业教师专业课程开发的源泉。教育部高职高专处原处长范唯认为,学校的产品是课程,学生应该是学校的用户,课程是专业的细胞。中职专业教师作为学校的专业技术群体,无疑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课程开发能力强弱也就是他们专业能力强弱的重要表现之一。中职专业教师到哪里去“挑选”“够用的”“必须的”知识?无疑,应该到学科中去挑选。中职专业教师就应该到专业所属的某门学科甚至多门学科中去挑选“对培养这个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最有用的”知识,以最适合中职学生接受的方式,将知识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课程的内容。
第二,学科是中职专业教师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当前在绝大多数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潜意识中,技能型人才培养就只能依托专业,不能越“专业雷池”,一旦有教师要在既定的专业知识范围以外去探寻新知识、新思维、新点子来培养学生,就是不务正业,甚至误人子弟。这样的“谈学科色变”的学术氛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职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前景,不但不能引导专业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会使专业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性受到打击,这与国家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背道而驰的。
第三,学科是中职专业教师科技研发能力提升的依托。中职专业教师是否应该具有一定的科技研发能力?中职教师的职称评审条件已经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一名中职专业教师,如果仅仅将个体发展局限在专业范畴内,没有学科视域,没有参与科技研发的意识,没有参与科技研发的经历,是不可能具有完成职称评审条件所要求的科研业绩成果任务的能力的。中职专业教师要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必须有学科归属,在学科上进行科技研发,提升科技研发能力,谋求长足发展。
所以,笔者以为:中职学校既然有学科存在,就应该鼓励对其进行研究,尤其是在学科背景下开展中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究,给出中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新策略和新路径;中职学校管理者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要适度引入学科概念,引导专业教师客观认识学科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中职专业教师要主动寻找学科归属,合理建立学科团队,在学科平台上发展自己,找回向上提升的动力。
兰州轨道技校 兰州技工学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校 甘肃高铁技校
轨道交通运输学校是甘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全日制职业学校。
免费咨询电话:400-1551-787 QQ:2282459455
地址: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兰州大学城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