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之所以出现表面化倾向有以下原因:
第一,校长政绩观的偏差。有检查,有评比就会有比较,这对于校长们来说就有压力,尤其是大型的评比活动更是如此。在此种压力的支撑下,校长们视活动为展示自己的舞台,千方百计想在活动中“出彩”。显然这种“出彩”的目的不仅是为学校争取更大的空间与更高的平台,还在于为校长积攒“政绩”。相对于教学、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而言,短平快的评比检查更能体现,也更能积攒这种“政绩”。
第二,校园文化建设理解的偏差。什么是校园文化建设?相信每一个校长都有自己的见解,但相较于学校深层的文化沉淀,良好的文化传统,引以为傲的老旧建筑、古树松柏,相对完善的育人氛围。更能体现学校的还是一些表面的东西,如:焕然一新的教学楼、布置有方的宿舍楼、鲜花绽放的花园,还有许多为应付检查的科技室、手工室等等功能室。所以,为了求新、求突破,在校园文化建设时将更多的力气花在了这些方面,而忽视了那些真正影响师生且需要长期发力的“三风”建设、制度建设、文化认同建设等。
第三,检查引导作用的偏差。检查,是走马观花,还是俯下身子,更多的时候限于时间、人力等因素的影响选择前者。这其实为表面化工作提供了滋养的温床,试想,检查不深入、不细致,即使工作有了亮点、特色也很难发现,倒不如做好“面子工程”,即使有问题也仅仅停留在校园文化建设这一层面上,而这一层面也是很好找到解释理由的。
在上述偏差的指导下,校园文化建设无形中成了“面子工程”,仅仅起到粉饰的作用,难以有体系发展。对此,有必要反思改正。
第一,尊重历史,继承发扬。每一所学校都有其自身长期形成的传统,有其特殊的文化沉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避免“全盘否定”式的大拆大建,注意保存历史的味道,让学校历史也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在此基础上,精心提炼学校优良传统,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文化标识;运用图片、影像、文字等方式让学校的树木、建筑“说话”,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利用好校友资源和师生资源,记录他们感人事迹,形成教育流程。
第二,因地制宜,潜心建设。展板、彩喷、写真、造型,这些都能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官享受,但校园文化建设绝不仅仅是这些,即使在使用上述手法时也要注意“度”的问题,必要的外部装饰可以有,但不能太过。真正潜下心来,把脉会诊,找到学校文化发展的症结所在,把精力投向持续作用力的管理文化、课程文化、教学文化、宿舍文化、体育文化、阅读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力,力求成体系。
第三,俯下身子,注重督促。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仅靠校长的文化自觉和师生的需求倒逼,教育部门还要发挥自己的管理优势,站在更高点予以指导、督促。督促不是看一看、听一听,而是要真正融入到师生当中去,通过座谈、实地查看、家长访谈等方式了解学校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且这种指向不能单纯的将校园环境(硬件设施、校园布置)看作主要依据,要找到校与校之间差异性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便更好的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苏小成,蒲公英评论独立评论员,文章第11次入选“锐评”栏目。此为蒲公英评论网站首发作品,转载请务必标注来源,违者必究。)
兰州轨道技校 兰州技工学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校 甘肃高铁技校
轨道交通运输学校是甘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全日制职业学校。
免费咨询电话:400-1551-787 QQ:2282459455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339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