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两条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是长春某中专寝室无插座,学生被迫校外买电;一是南宁某学院禁止学生购买外卖和打包食品。前者以安全的名义对学生寝室限电,后者也以外卖食品不安全为由。乍一看,两所学校都是为了学生好,充满善意,但事实上却引发学生不满。
在笔者看来,问题出在校方打着善意的旗号,却给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不便,甚至伤害了学生感情。类似的事在教育圈屡见不鲜,性质比上述案例更严重的也不在少数。
最近有媒体刊发了一篇题为“抽样研究警示:西部农村近半初中生智商偏低”的报道,认为一些孩子智商偏低才是辍学问题的症结所在。关于西部一些贫困地区初中生辍学率有所回潮的原因,教育界有不少看法:家长不重视教育、上学不便、师资短缺、教学质量偏低、个别学生不爱学习等。客观而言,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但把症结归于一些孩子智力低下,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味。如此耸人的论调,免不了遭到众人一通批驳,有网民甚至直斥其“胡说八道”。
根据媒体的报道,这项研究由国内外几家研究机构联合开展,选取了西部农村的一些初中生作为样本,结果发现不少人智商值低于90。且不论这项研究的目的何在,样本选取是否科学,测试结果是否权威,它实际产生的效果,又会是什么呢?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特定人群,智商难免参差不齐,这是常识。刻意强调西部农村孩子的智商问题,并与辍学问题之间强加因果,除了激发不同群体间的情绪对立,制造新闻噱头以博取眼球,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实在看不到什么积极作用。而对于西部农村地区的广大学生,尤其是参加了测试的学生来说,“智力低下”这样一顶大帽子被扣在头上,内心又该是何种滋味?
他们只能无奈承受强加的新标签,以及相伴而生的歧视。农村偏远地区儿童作为弱势群体,能得到的关注和帮扶还很有限,像“小马云”那样的幸运儿,只是极少数。江西农村儿童范小勤,只因长相酷似企业家马云,近期成为网络红人,被称作“小马云”,引发网络围观。现实生活中,各色人等不断涌入范小勤所在的村子“参观”,对他施以资助或借机炒作。日前,有教育界人士表示,利用未成年人进行商业炒作涉嫌违法,过度围观还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甚至留下阴影。
“小马云”该不该帮扶?当然应该。但我们遗憾地发现,各色人等的关注和资助,很多时候并不纯粹,更多的是把他当做消费、利用的对象。至于是否真正帮到了孩子,又是否给孩子造成了伤害,却被有意无意忽略了。同样,西部农村地区的初中生辍学问题是否需要关注?当然需要。但无论是寻找原因抑或提出对策,都应坚守一条底线:以不伤害学生为前提。否则,无论打着怎样冠冕堂皇的旗号,怎样自我标榜“权威”“善意”,都难以服众。
对个人或特定群体的种种关注,很难判断其主观上是否出于善意,而实际产生的效果,就成了衡量这种关注很好的标尺。最近,校园裸贷现象引发了关于“女大学生”的一波舆论风潮。一些女大学生因为不了解社会的险恶,被不法分子算计、胁迫,她们明明是受害者,是弱势的一方,但社会舆论更多地不是去谴责不法分子的欺诈行径,却将矛头对准了女大学生,甚至升级为对“女大学生”群体的攻击,粗暴地给她们贴上了低俗、虚荣、拜金等标签。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攻击往往是打着“为她们好”的旗号,出于所谓“善意”进行的。
打着“善意”的旗号,事实上却对个人或特定群体造成伤害,其本质是以善意之名行伤害之实。究其根源,则是对教育规律的漠视,以及对受教育者个人或群体缺乏尊重之意、敬畏之心。建立在如此基础上的善意,非但无助于既有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诱发新问题,甚至将舆论引向歧途。
兰州轨道技校 兰州技工学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校 甘肃高铁技校
轨道交通运输学校是甘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全日制职业学校。
免费咨询电话:400-1551-787 QQ:2282459455
网址:http://www.gsgdyx.com/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3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