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市场,创新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矛盾体现了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结构性失调,若使其达到平衡,需要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深度融合要实现“五个对接”,一是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职业院校设置专业时要充分论证,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分析;二是招生计划与专业发展对接。职业院校要对现有专业的招生、就业进行动态分析,对专业发展进行跟踪调研;三是学校特色发展与专业分层建设对接。职业院校要对优势专业和弱势专业进行分层建设;四是实现评估与晋级机制对接,定期对专业进行评估,保持专业的良性发展。
互利共赢,创新产教融合的合作机制。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发挥组织职能,为校企合作提供机制保障。一是明确企业参与教育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二是政策倾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办学;三是积极探索“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合作新模式,开创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新局面;四是职业院校要在主动服务社会上挖掘潜能,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创新合作模式和路径;五是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增强办学活力。
科学论证,创新课程体系搭建的对接机制。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根据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等发展趋势对职业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同时,围绕岗位开发的课程体系,对学时分配、核心课程选择、课程开设先后顺序进行科学论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搭建也要多样化,可以是完整的课程体系,也可以是项目课程、模块课程。学校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对接市场需求和岗位任职要求,实行动态调整。
深入实践,创新“双师型”队伍培养的约束机制。参与实践是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试行)》提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公共基础课教师也应定期到企业进行考察、调研和学习。职业院校应根据相关规定,对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行硬性约束和刚性考核,在职称晋升和人才选拔任用中加大考核比重,鼓励教师深入一线,提升动手能力,引导“双师型”教师快速成长。
多方共建,创新实训基地的多样化投入机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鼓励企业和公办职业院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性质的二级学院。目前,职业院校大力倡导的混合所有制创新实践,对“厂中校”和“校中厂”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同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利益互相渗透,可以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步伐,改善实训条件,提升实训基地功能,为教学与生产对接奠定基础。
因材施教,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评价机制。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职业院校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扬长是职业教育的策略,对职业学校学生不要一把尺子量到底,而是要更新人才观,搭建多样化成长平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某一方面或某个领域进行深入学习。弹性学分制要不断创新内容,体现考试考核评价的层次性、多样性和创新性,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均得以进步和提高,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人生。
兰州轨道技校 兰州技工学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校 甘肃高铁技校
轨道交通运输学校是甘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全日制职业学校。
免费咨询电话:400-1551-787 QQ:2282459455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339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