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囿于“对纺织行业的情况不甚了解”“对纺织服装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不明晰”等模糊认识,尽管近年来纺织类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但纺织服装专业普遍遇到招生困难,导致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中设计师和熟练工的匮乏,其中生产与贸易结合、设计与管理结合的复合人才尤为紧缺。纺织工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行业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需求大大提升。在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形下,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及专业,在纺织业这个大舞台上找到职业目标,进而实现人生价值,不失为务实的选择。
其实,不独纺织业遭此困境,多个专业乃至行业发展都不同程度受到招生状况的影响。如今,大学门槛一再降低,“考得好不如报得好”渐成共识。为了谋一个好职业,读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从一开始便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含义,考生填报志愿时,往往注重当下分数的高低和未来职业的好坏,很少关注兴趣爱好、社会需求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纺织业遇冷与考生“逃离工科”不无关系。“一流学生学财经,二流学生学科技,三流学生学工科”,这句顺口溜道尽工科教育的尴尬。纵然“高级工程师”的光环让人艳羡,但社会上对工程师职业的职业认同度和价值认可度并不高,工程师职业吸引力较弱,职业热度持续降低。
尽管纺织类专业毕业生市场紧缺、身价看涨,却鲜有学生来报考,折射出职业歧视的根深蒂固。传统观念认为,艺术家、科学家等都是“家”,而工程师充其量是个“师”,“工程师”听上去像个低端职业,干的都是辛苦活。相比之下,经济、管理、金融类职业可谓名利双收,成为很多学生的追求。近年来,愈来愈多的青年人择业目光总是盯着地位、工资、福利待遇,希望将来当个什么“长”或成什么“家”,而不愿成为“工匠”。
据了解,为了应对“逃离工科”现象,发达国家在对待那些冷门而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时,常会出台一些补偿政策。比如,美国提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教育理念,大力推动工程教育以巩固美国在工科这一领域的地位;日本致力于搭建工科人才培养“立交桥”,明确定位高等工程教育中工程师、技术员、技工等不同层次的定位。由是观之,逃离工科不仅是“工科”学科本身的问题,也不仅是教育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主要症结还在于整个社会分配机制失衡。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教育政策迫切需要向工科教育倾斜,分配政策亟需向工科岗位倾斜,以鼓励更多学生攻读工科。当务之急,扭转“谈工色变”现象,改变传统工科形象,需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从社会层面强化分配调控力度来弥补行业间差距,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着力扭转根深蒂固的职业歧视现象。
风物长宜放眼量。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的专业,只有更适合自己的专业。纺织业的发展现状再次证明,“小工匠”也有“大未来”。所谓专业及院校的冷热是相对的,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专业冷热的变迁与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社会需求变化等密切相关,取决于人才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就事论事,人们印象中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偏执于既有的陈旧观念,想当然地认为“纺织业是夕阳产业”,早就不合时宜了。
兰州轨道技校 兰州技工学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校 甘肃高铁技校
轨道交通运输学校是甘肃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全日制职业学校。
免费咨询电话:400-1551-787 QQ:2282459455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339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