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应时代赋予的呼唤,科技创新需要寻求更大的突破,在把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勇攀科技高峰的同时,更要打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企业、市场的通路,而这离不开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6月召开的“科技三会”上强调,要“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
总书记对人才的期盼,体现了科学研究与企业密切合作的重要性,也让科研机构与企业这两大科技成果转化发力点得以明晰,进而强化了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注入企业家精神,能更好地帮助科研人员从成果中发现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并运用商业化运作,完成从科研成果到市场产品的转化,使科技成果转变为助力经济发展的切实力量。这一链条的完成,也离不开企业以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把关,为最后投放到市场的产品提供有力保障,满足人们追求优质产品的消费需求。
然而,回顾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科研人员不重视企业家思维、企业也常常缺乏工匠精神,这一度使科技成果转化通路的两端彼此疏离,进而令成果转化率低成为束缚科学技术在国计民生中发光发热的桎梏。
今年初,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研讨会”上,有专家便指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却在60%~70%。分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根源,一方面,高校与科研院所科学成果过于“高大上”,无法成为切实推动企业发展的推动力;另一方面,企业发展面临的科技难题,却又得不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科学研究与市场之间的脱节现象,令经济与科技发展成了难以粘合的“两张皮”。
然而,在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在提高生产力中的支撑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凸显,不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这一创新链条中的“肠梗阻”,便难让科技创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应有的支撑引领作用。而要扫清这一从研究到市场的障碍,离不开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良性互动。
一方面,科研人员应当转变思维,在钻研世界前沿科学问题的同时,关注企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使自己的科研成果与企业发展诉求有机结合,让相关研究自立项伊始便与企业需求形成天然勾连,为后期成果转化从源头上扫清障碍。
与此同时,科研人员也应当有意识地以企业家思维审视问题,在科研工作中发现成果转化的可能性,并善于借助资本支持和企业帮助,建立科研成果与市场间的关联,促使有转化可能性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企业、走向市场。
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更重要的“主体”价值。要架起科技与经济间的桥梁,企业应主动寻求与科研机构的互联互通,建立与科研人员有效沟通的长效机制,在积极向科研机构表达自身科技诉求的同时,也为科研人员提供切实可行地成果转化路径,借助自身紧密联系市场的优势,与科研人员协同攻关将成果转化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此外,“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还需提高自身水平,在提升自身基础研发能力的同时,以“工匠精神”为准则自我要求,打造品质至上的企业形象,吸引科研人员前来合作。
事实上,只有科研机构和企业协同进步,才能真正彼此建立信任、实现无缝对接,借合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环节,破解成果转化的“肠梗阻”难题。
总而言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舞台上,科技创新的大戏要想赢得满堂彩,不可能是靠一己之力完成的“独奏”,而应当是集多方智慧奉献的“合奏”。唯有如此,科技创新才能在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西校区
免费咨询电话: 400-0931-558 QQ:3083826959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339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