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题为《一个网戒中心的生态系统》的调查报道在《中国青年报》发表。这组报道揭露了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的“网戒中心”限制青少年人身自由,对其进行电击等身心虐待的恶行。这家“网戒中心”的创办者是精神科医师杨永信,是此前广受赞誉的“戒网瘾专家”。
7年过去了,杨永信居然仍在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开办着他的“网戒中心”。那些被怀疑有“网瘾”的孩子们,也在被一批又一批地送进这个恐怖的地方,接受着以限制自由和“电击”为主要手段的“治疗”。(《南方都市报》8月16日)
所有对“网戒中心”的恶行不满的人,对这种局面又疑惑,又愤怒,并且自然而然地开展了对杨永信的新一轮“讨伐”。然而,这种把矛头一致对准杨永信本人的做法,只看到了杨永信一个人的责任,而忽略了其他问题。比如,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和家长作风。家长们对杨永信提供的“服务”需求,才是让“网戒中心”长盛不衰的真正原因。
普通人再怎么讨厌他、憎恨他,杨永信都可以无所谓。他真正需要关注的,只有“目标客户”——“网瘾青少年”父母的需求。早在“网戒中心”第一次被曝光时,就有人发现,尽管大多数人都在谴责杨永信,却有一小批人一直在网上维护“杨叔”(网戒中心里对杨永信的尊称)的声誉,这些人就是那些送孩子进“网戒中心”的家长。
在他们眼中,“杨叔”和他的“网戒中心”不仅没有做坏事,还是他们的大恩人。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从“网戒中心”出来之后,听话了、孝顺了、老实了,十分符合他们的心意,因此坚决支持“杨叔”。这些“忠实用户”让杨永信没了后顾之忧,继续从事他的“电击治网瘾”事业。对那些在“网戒中心”里受折磨的青少年们来说,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他们所遭受的迫害,并非杨永信一人所为,而是他们的父母和“网戒中心”的“合谋”。
没错,很多从“网戒中心”走出来的青少年,确实变听话,变孝顺,变老实了。然而,这种变化是以他们的身心被摧残为代价的。孩子因为畏惧痛苦而变得“听话”,而在“网戒中心”噩梦一般的生活,也自然会让他们在回家后更加“孝顺”“老实”,以免再次被投入这个不是监狱胜似监狱的地方。这样的“听话”“孝顺”“老实”,显然不是什么优秀的精神品质,而是一种被逼出来的心理病变,很有可能在青少年的心里埋下更深的精神隐患。
但是,那些不懂教育、不懂青少年心理的家长并不清楚这些,他们一味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希望孩子顺从、乖巧、给自己省心。他们把对孩子的爱变成了单方面操纵,带着“为了孩子好”的自负心态,做出各种不考虑孩子实际需求和心理状态的事情,有时过于溺爱,有时又过于严苛。此前的调查报道就显示,许多“网戒中心”里的“网瘾青少年”,就是因为家长的溺爱才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又因为家长的严苛而被送进这个人间地狱。
这种不成熟的教育观念和家长作风,恐怕不是个别现象。真正懂教育、懂青少年心理的父母凤毛麟角,而学校和社会也比较疏于对家长教子能力的培养,认为“别人家事无需干预”。这样的社会现状,为杨永信们的“生意”提供了完美的市场。就算今天“打倒”了一个杨永信,只要这种家长心态不发生改变,市场对杨永信们的需求就不会改变,未来依然会有其他人出来做类似的事情。
关注杨永信和他的“网戒中心”,不是要对他个人进行“审判”,而是为了拯救那些不懂教育的家长和孩子们,让他们免于被家长随意摆布,免于被送进不人道的“治疗机构”。要实现这个目的,要从改变社会的教育观念和家长作风做起,称职、理性的家长才是青少年最好的安全防线。
甘肃轨道交通运输学校共有三大类专业,机车车辆类、铁道运营类和轨道基础保障类。甘肃轨道交通运输技工学校西校区
免费咨询电话: 400-0931-558 QQ:3083826959
地址: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339号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