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盛光祖在铁总工作会议上宣布今年国铁的投资总额为6300亿元。
“仅仅不到四个月,投资一下就追加到7200亿,这在近几年内都是罕见的。”分析人士指出。据了解,追加部分里面,700亿为社会和地方资本,200亿为财政资金。
中国铁路投资近年增长迅猛,但由于“十二五”开局之年碰上了刘志军贪腐案、“7·23”动车事故等几个重大变故,铁路投资一度放缓。
然而,接近铁总的一位消息人士透露,从去年7、8月份国务院明确定调要加大铁路建设投资力度、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以来,原先比较闲的部门都开始忙起来了。
以后的建设重点将主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这也符合国务院会议的精神,“追加的一些投资应该主要都放在中西部铁路上面。”
盛光祖对此也做了强调。他表示,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中西部国家铁路建设投资1.85万亿元、投产新线2.3万公里,占比分别为72%、77%。但“十二五”前3年,中西部地区完成建设投资1.15万亿元、投产新线7000公里,占比分别为72%、58%,投产里程低于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盛光祖透露,2014年中西部铁路安排建设投资和投产新线比例进一步加大,占比分别达到78%、86%。
在铁路总公司成立之后,关于铁路改革的话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近几天铁总改革的成绩,无论是投资建设铁路网还是高铁技术的发展,各界人士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在高铁问世之初,从票价和运行性能方面人们投的反对票较多,但从近几年居高不下的高铁热和争抢率来看,高铁的投入不仅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骄傲。
从无人问津到成为香饽饽,高铁为什么能够得民心?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它顺民意。高铁的诞生不仅让平民大众体验到了贴地飞行的快感,更让老百姓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希望。科技引领发展,发展带动经济,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任何一个种族和社会的繁衍都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不光是生物界遵循的一个繁衍规则,更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成功准则。
“一带一路”是眼下最火爆的热词,这不仅是一个重启古老陆地商路的大胆策略,更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产业复苏的伟大战略。为什么要建路?因为有了路才能走出去,有了路才能引进来,有了路也就等于拥有了通道、有了联系。这也是两会上,关于8000亿的铁路投资为什么会成为各委员们争夺的大蛋糕之原因所在了。
8000亿铁路投资花落西部,这足以彰显国家对西部铁路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既是广大民众的诉求,中国经济的需要,也同样是政府对铁路工作的肯定,是“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下的重要规划部署。
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处偏远,当地自然资源丰富,山川风光优美,历史名胜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大多数都是“老少边”地区。众所周知,铁路通常被视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命脉。发达的铁路运输不仅意味着人们出行方便,办事效率提高,还意味着物流配送的快速合理和充裕。目前,联结我国西部与东部地区的铁路数量少,路网稀,运力弱。这一现状极大地制约了当地和发达地区的交往、交流与经济合作。
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当地整体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当一个地区处于经济腾飞阶段时,铁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先导性作用,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通过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可以有效带动当地资源能源产业的发展,加速东部与中西部资源及产业的交流互动,改善中西部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激活中西部“沉睡”的巨大资源和消费市场。
今年要确保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大同至西安、杭州至长沙、南宁至广州、合肥至福州铁路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另一方面,加快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依法合规地加快项目审批、用地审批、征地拆迁和环保水保等工作,努力实现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北京至沈阳客运专线、拉萨至林芝铁路、哈尔滨至佳木斯铁路、怀化至邵阳至衡阳铁路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并保持今后几年铁路建设规模的稳定。(吴志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