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韵校园 · 师者荐书 | 《山羊不吃天堂草》
作为一名执教多年的教师,我始终在寻找能让学生触摸到真实世界、读懂成长重量的书籍,而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正是我反复推荐给学生的“生命教科书”。它跳出了传统成长小说的浪漫化叙事,以细腻的笔触,将少年明子的生存困境与心灵成长,化作了一堂生动的“人生实践课”。
书中的明子,没有校园里的朗朗书声,只有木匠铺里的刨花与木屑——跟着师父三和尚、师兄黑罐在城市打拼的日子里,他的“课堂”是零下街头蹲守活计的窘迫,是为凑齐妹妹学费时的焦灼,是面对雇主家未上锁抽屉里崭新钞票时的心跳加速。这些细节没有刻意渲染苦难,却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当学生们读至明子攥紧满是老茧的手,最终缩回伸向钞票的指尖时,他们会懂得“坚守”从不是课本里抽象的词汇,而是在生存底线前,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护住的良心。
最让我动容的,是“山羊不吃天堂草”的隐喻。借来的山羊宁可饿死,也不啃食不属于自己的“天堂草”,这一幕像一颗石子,在明子心里激起涟漪,也在学生心中种下思考的种子。我常和学生讨论:明子的“不伸手”,不是天生的高尚,而是穷孩子在泥泞里挣扎时,本能守住的一点体面。就像书中那些细碎的片段:磨破的布鞋藏着奔波的痕迹,没卖出去的小木人载着少年的倔强,师父酒后的叹息里藏着成年人的无奈。这些真实的细节,拼出了一个底层少年“于无声处守本心”的模样,也让学生明白:成长从不是一帆风顺的坦途,而是在诱惑与困境中,一次次选择“做对的事”的过程。
推荐这本书,不仅因为它能让学生看见不同生活里的成长,更因为它能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一个正直的人”。它像一面镜子,照见每个普通人在现实里的挣扎,也照见坚守背后的温暖与力量。读明子的故事,学生们会懂得真正的成长,不是拥有多少光鲜,而是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守住内心的“天堂草”,不丢良心,不忘体面。
撰稿 | 妥海龙(二年级管理组)
初审 | 关志斌
终审 | 杨新潮
编辑 | 王淑萍